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科技创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JN江南官方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XML 地图

机电开讲啦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2019-11-01

2019年10月30日下午3时,机电工程学院在C3-102举办了关于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的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王凯、何宽芳、黄斌等三位老师主讲,给各位同学介绍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讲座的一开始,王凯老师围绕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背景与需求“、”原理与特点“、”工程应用“三个方面展开介绍,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这项制造技术的同时,还让同学们知道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相较于传统制造方法的突出优点和这项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行业、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随后,王凯老师详细的介绍了目前这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该项制造技术使用的物料成本较高、制造的大型器件存在断裂、变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凯老师提出目前该项技术急需金属材料成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牵引等发展方向,同时让同学们对这项技术的前景保持理性认识。最后,何宽芳和黄斌两位老师分别上台,分享了许多对大学生的寄语与建议。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也欢迎感兴趣或者有能力的同学加入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室,鼓励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完成各种项目!

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室由范彦斌教授带头,王凯、何宽芳、黄斌、丁东红、刘杰、童俊等多位老师参与建设,在国家、省级等很多项目上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与专利。




机电工程学院


1026日至27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019年粤港澳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分赛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举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蔡树丹、吴贤龙、付宇童、李炫增等同学在范启东和刘文豪老师指导下的参赛作品“多能源小车接力”,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省级二等奖。学院副院长刘军老师出席开幕式并在现场为参赛师生加油鼓劲。

该项赛事是由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大学生九大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广东省教育厅支持,2019年本科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十大赛事之一,赛事级别高,竞争激烈。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地区三十多所本科院校,其中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境内外知名高校。

工程训练是实现本科教育目标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小组成员每一次设计制作的一丝不苟和不分昼夜的艰苦训练与调试,展示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克服困难、精进技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第九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于10月15日-17日在广东佛山潭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派出学生组队参加比赛。在比赛中,我校学子发挥不怕困难,勇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在郗志刚、袁庆丹老师的指导下,周裕、余炜君、黄敬凯等三位同学荣获S机甲大师赛二等奖。练志深、黄振灿、周冠鸿、陈培演、姚子辉、罗德才等五位同学荣获智能搬运二等奖和三等奖。练志深、黄振灿、周冠鸿、陈培演、姚子辉、罗德才等六位同学荣获擂台对抗赛二等奖

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旨在推动教育机器人进课堂,促进机器人辅助工程创新实践教育课程的普及和实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性新工科人才。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全国100多所院校的400多支队伍、1000多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我校学子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喜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学校师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班在读学生陈梓龙同学以该书籍副主编身份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数字仿真项目教程》一书,本书重点介绍基于solid works软件进行机构数字仿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基于Motion插件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及基于simulation插件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标志着学院围绕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成人成才、创业创新的学生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国内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62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服务体系,产品涵盖图书期刊、数据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是集纸介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为一体,研究、出版、培训、印刷、发行、分销纵向一体化的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200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首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TOP500”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行列,品牌价值达到7.87亿元。2008年至2010年再次连续三年入选,其中2010年品牌价值突破16.6亿元,成为当年唯一以单体出版社形式入选榜单的文化传媒机构。

为提高学生对先进机器人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先进机器人的了解并参与先进机器人的研发,机电工程学院于1014日晚在C6-103举行先进机器人团队创新小组的宣讲会,吸引两百多名对智能机器人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参加,会议由吴俊君老师主持。

吴俊君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图像语义分割与场景理解和机器人自主导航两个研究主题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并展示了解决视觉SLMA面临海量关键帧和光照变化挑战的一些方法,用许多的实例加深了同学们对智能感应与控制的认识。陈为林老师从柔顺机构、绳牵引机构设计和智能机构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仿生机构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王恺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机器人多模型变化学习机制的部分原理和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展现了人机协同的研究在机器人研究中有很广的应用。杨景卫老师为大家介绍有关攀爬机器人的相关知识,例如攀爬机器人履带结构的特殊用材和攀爬机器人在修复工作中如何克服恶劣的环境因素等问题。陈海初老师简要概诉了嵌入式移动机器人是如何从研究开发到最后生产成形的过程,告诉同学们嵌入式系统在机器人未来的研发中会起到重要作用,并诚挚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到研发团队中来。

最后,张云志老师、吴俊君老师和陈为林老师还为在场的同学们解答了有关机械设计的创新和超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在未来要多认真学习思考,在发展先进机器人这方面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19“大旺杯21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十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于729日在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文体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共设4大类共40种比赛项目。包括轮式移动机器人、仿人机器人、无人机比赛和水下机器人的足球、舞蹈、服务、避障、格斗等各类比赛。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20多所国内高校的40多支参赛队伍参加。

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谢小泉、王晓辉、马婉宜、何杰、艾文、李宗烨、林俊展、李剑浩等人在郗志刚、袁庆丹、刘文豪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加了机器人拳击、击剑、点球、短跑、阶梯跑、双人舞、多人舞等20个项目,其中,举重、拳击、击剑、障碍跑等项目斩获全国亚军,跆拳道和六人舞斩获全国季军。

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业赛,于2019820日至2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举行。我校共有3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并在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黄铭贤、练志深、黄振灿等同学在卢清华教授、陈为林和刘文豪老师指导下的作品《机器人自适应柔顺欠驱动夹持器》,突破重围顺利进入最后的“巅峰对决赛”,并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张宏钊、江立铭、黄惠玲、李伟强等同学的作品《基于移动物联的可编程智能机器人》荣获三等奖。陈炫玮、叶海东、周齐等同学的作品《Magic box 3D Printer》荣获三等奖和最佳人气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本赛事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宁波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承办,是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原有Robocon赛事、Robomasters 赛事、Robotac赛事的基础上2016年首次在哈工大举办。该赛事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更好地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促进机器人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大赛自20196月启动报名以来,共收到52所高校的131件作品报名,通过初审,共有15件创业实践类作品和50件创业计划类作品入围最终决赛。


此次赛事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团委积极宣传组织,学院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多次模拟答辩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