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电子信息专硕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JN江南官方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XML 地图

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1版)

2024-02-13

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85410 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一、专业领域概况及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专业领域依托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和资源而设立,于2001年起列入我校首批联招研究生学科,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09年被确定为硕士授权立项建设支撑学科;2014年通过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获得专业硕士培养授权,获批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控制工程领域);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培养;2017年学位点对应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9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下达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的通知》文件精神,申请由原工程硕士(控制工程)转设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2021年起分设成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专业领域。

人工智能专业领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积极地开展探索和实践,深耕视觉分析、多模态感知、智能优化及知识发现等智能技术研发与理论研究,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解决地区传统家电、家具、陶瓷、机械装备、金属加工产业智能化升级中的技术瓶颈与应用痛点,培养服务于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开设有以下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与智能感知

2.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

3.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

二、培养目标

重视未来高水平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所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在强化数理知识及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小班化专业交叉培养模式,融合计算机类、信息类、自动化类与电气类专业课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拓展专业面向,培养具有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计算、智能系统与工程、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认知/控制/系统/信息论等人工智能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且具备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专业工程师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并能通过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发展,能从事智能感知计算等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并作为支撑地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部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从事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智能处理及应用等专精领域的研发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

三、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科技敏感性,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不良学风、作风,坚守文明操守和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写方面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基础、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并熟练应用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编程语言与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等算法框架,具备从事智能识别、分析、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基础础理论;

5、专业视野开阔,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并具备独立担负相关行业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

2、专业学位研究生延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一年,在延长学习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学业者,按结束学业处理;

3、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4、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5、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实行双导师制,学位论文采取导师与学科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必修环节9学分。

1 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专硕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1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必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3

高级综合英语

48

3

人文与教育学院

考试

4

高等工程数学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5

工程伦理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专业学位课

1

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必修

2

智能控制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3

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4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非专业选修课

1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选修至少6学分

2

DSP嵌入式开发技术及应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3

模式识别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4

进化算法与群体智能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5

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6

工业机器人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7

新型传感器及应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8

最优控制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9

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10

创新创业活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11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

40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跨专业考生必修

12

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技术

3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必修环节

1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必修     

2

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

16

1

图书馆

考查

3

人工智能领域专题

16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4

实践环节

 

4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5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6

学术活动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必修环节是指获取学位所必修的公共课程、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等,计入总学分。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阅读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安排文献资料阅读。每个研究生的文献阅读总量,一般不应少于30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文献综述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答辩,原则上在第三个学期内完成。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经考核合格者,取得1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以企业实习为主要方式,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由学生所属学院的导师组统一安排,研究生在实践活动前,按照学校要求提出申请,结束后提交由企业单位或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习报告,并经学院审查通过后,取得4学分。

3.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做1次学术报告,成立考核小组,对该环节进行审定合格者,取得1学分。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相关产业应用或技术研发实践活动,并与学生的专业领域联系紧密,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

2. 论文的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过程。其中,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3. 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2万字。学位论文要求,按国家有关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执行。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4. 论文应有3位或以上专家评阅,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3。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或以上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一般为硕士生导师,外单位相关学科专家不少于 1人。

5.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学位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获得相应学分,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含独立或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 1 项(主要形式为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著作权等,其中发明专利为受理,实用新型专利为授权)。

6.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需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7.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八、其他要求  

其他未尽事宜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

 

注:跨专业考生,必须选修学科预备课程2门,但不计学分,选修学科预备课程按照我校本科选课办法执行。

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85406 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一、专业领域概况及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专业领域依托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和资源而设立,于2001年起列入我校首批联招研究生学科,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09年被确定为硕士授权立项建设支撑学科;2014年通过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获得专业硕士培养授权,获批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控制工程领域);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培养;2017年学位点对应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9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下达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的通知》文件精神,申请由原工程硕士(控制工程)转设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2021年起分设成立电子信息(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现依托平台包括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导师队伍中博士、教授占比100%,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控制工程专业领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大需求,根据地区产业提升目标,从学术性硕士导师中遴选工程能力强的导师作为本领域导师,以复杂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建设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以大湾区陶瓷、铝材、家具、家电产业实际工程问题或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开展研究生课题研究,讲授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介绍该领域的新进展,着重培养具备控制工程基础、学科交叉视角、管理研究兼备的高水平复合型技术人才,结合学位点培养资源及优势,开设有以下研究方向:

1、先进控制技术与应用

2、电力系统及其控制

3、智能感知设备与信息处理

二、培养目标

重视未来高水平控制工程专业领域人才所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在强化数理知识及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专业交叉培养模式,融合计算机类、信息类、自动化类与电气类专业课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拓展专业面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现代技术方法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三、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科技敏感性,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不良学风、作风,坚守文明操守和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写方面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掌握控制工程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手段,并熟练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具备从事控制理论研究、工业及电网运行控制、电气装备研发、智能感知设备研发与应用的能力;

5、专业视野开阔,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并具备独立担负相关行业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电子信息(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

2、专业学位研究生延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一年,在延长学习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学业者,按结束学业处理;

3、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4、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5、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实行双导师制,学位论文采取导师与学科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必修环节9学分。

 

1 电子信息(控制工程)专硕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1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必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3

高级综合英语

48

3

人文与教育学院

考试

4

高等工程数学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5

工程伦理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专业学位课

1

线性系统理论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必修

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3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4

智能控制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试

非专业选修课

1

自适应控制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选修至少6学分

2

工业机器人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3

控制系统仿真与模型处理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4

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5

新型传感器及应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6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7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8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9

创新创业活动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10

最优控制技术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11

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

32

2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12

自动控制原理(预备课程)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跨专业考生必修

13

电力系统分析(预备课程)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必修环节

1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必修     

2

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

16

1

图书馆

考查

3

控制工程领域专题

16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4

实践环节

 

4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5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6

学术活动

 

1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考查

注:跨专业考生,必须选修学科预备课程2门,但不计学分,选修学科预备课程按照我校本科选课办法执行。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必修环节是指获取学位所必修的公共课程、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等,计入总学分。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阅读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安排文献资料阅读。每个研究生的文献阅读总量,一般不应少于30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文献综述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答辩,原则上在第三个学期内完成。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经考核合格者,取得1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以企业实习为主要方式,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由学生所属学院的导师组统一安排,研究生在实践活动前,按照学校要求提出申请,结束后提交由企业单位或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习报告,并经学院考核通过后,取得4学分。

3、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做1次学术报告,成立考核小组,对该环节进行审定合格者,取得1学分。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相关产业应用或技术研发实践活动,并与学生的专业领域联系紧密,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

2. 论文的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过程。其中,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年。

3. 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2万字。学位论文要求,按国家有关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执行。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4. 论文应有3位或以上专家评阅,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3。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或以上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一般为硕士生导师,外单位相关学科专家不少于 1人。

5.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学位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获得相应学分,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含独立或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 1 项(主要形式为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著作权等,其中发明专利为受理,实用新型专利为授权)。

6.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需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7.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八、其他要求  

其他未尽事宜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

为贯彻落实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严控培养过程,树立内涵发展意识,以查促学,及时掌握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改善我院相关专业学位论文盲审一次性通过率偏低的现状,进一步推动我院学位点的高质量发展。根据我校《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办法(修订)》(佛科院研〔201712 号,附件1)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要求,现开展2018级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工作的有关事项如下:

一、筛选范围

筛选对象为我院2018级机械工程学硕、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往未参加中期筛选的研究生。

二、考察内容与评分方法

主要包含平时表现、课程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及中期考核汇报情况等四部分,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1.平时表现:考察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情况等,由研究生导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满分15分。

2.课程学习能力:考察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已修课程及学习成绩等,由学位点工作人员根据研究生实际成绩给出,满分40分;

3.科研实践能力:考察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情况、论文选题情况、专业实践情况等,由各系部成立专家组给出,满分40分。

4.中期考核汇报情况:考查材料准备与汇报思路情况,由各系部成立专家组给出,满分5分。

评分标准参见《研究生中期考核量化评分表》(附件3),下称《评分表》。

三、工作程序及时间节点

9月15日前。按照中期考核汇报提纲(附件2),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中期筛选自评报告撰写,根据平时表现情况在《评分表》中相应栏评分并签名。上述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需在915日下班前由学生提交学位点,自评报告电子版报送至邮箱,机械工程学硕:287184075@qq.com,控制工程专硕:1092088056@qq.com

9月16日至918日。由学位点工作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对参加筛选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能力给出评价分值。

9月19922日。由各系部自行组织分别成立中期筛选专家组,听取研究生工作汇报、查阅中期筛选自评报告,完成《评分表》科研实践能力与现场汇报情况评分,汇总《评分表》总分并确定考核等级后将所有材料提交学位点。专家组原则上不少于3人,且导师不得参加本人指导的研究生考核评分。各系部于考核会前三天将考核会时间、地点报学位点。

中期筛选结果在院内公示3个工作日。

9月28日。经公示无异议的考核结果由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报送至研究生院。

四、有关要求

1.中期筛选是我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研究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节点,筛选结果将与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资格挂钩,并作为下一年度研究生导师招生数额的重要依据,请有关研究生及导师高度重视中期筛选工作。

2.原则上学位点符合筛选范围的研究生必须参与中期筛选,如未返校,可申请线上参与先线上汇报,未经批准而擅自不参加中期筛选者,作终止学习处理,不可进入后续论文送审、答辩环节。

3.根据研究生院相关通知,硕士研究生在中期筛选前应完成开题报告,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成绩。

联系人:机械工程:王老师,联系电话:(07578298884控制工程:文老师,联系电话:15118600669

                                                                                                                   2020年911

关于2019年研究生自由探索基金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