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科技创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JN江南官方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XML 地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师生在国际知名期刊 《Energy》上发表论文

2022-09-05

近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团队成员张忠波博士(第一作者)、张文灿副教授(第三作者)共同指导研究生万伟健(第二作者)以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在工程技术领域国际知名期刊《Energy》上发表学术论文Research of the impacts of in-cylinder steam injection and ignition timing on the performance and NO emission of a LPG engine”。该研究结合蒸汽对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缸内燃烧的影响,研究了汽缸内蒸汽喷射(ICSI)对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影响,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NO。建立了基准发动机的准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ICSI对发动机缸内燃烧、性能和NO的影响。然后,根据ICSI对发动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点火正时对ICSI发动机的影响,为节约发动机燃油和降低NO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该研究得到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 201904010118)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 2021A1515011690)的资助

    《Energy》为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JCR一区,影响因子7.147。该期刊是一本国际性、多学科的能源工程和研究杂志。该杂志旨在成为领先的同行评议平台和权威的能源分析、审查和评估信息来源。该杂志涵盖机械工程和热科学的研究,重点关注能源分析、能源建模和预测、综合能源系统、能源规划和能源管理。

          7月22日,在共青团狮山镇委员会指导下,为期5天的启梦家园“星火逐梦营”夏令营服务活动正式结营,30名学生在多彩的课程中,将暑期过得充实而快乐。

当天,在结营日的课堂上,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介绍了他们连日实地走访调研的成果。狮山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南海区共有14个革命老区村,狮山就占了其中13个,连日来,大学生们与启梦家园青少年的志愿者实地走访调研,制作了一份红色资源地图,在其上对狮山红色教育资源的分布及类别作了具体的标注。

随后,小营员们用彩色贴纸,在地图上对自己感兴趣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标注,并热情地向志愿者了解红色资源的具体地点和参观方式,为青少年深入了解本地红色资源、自主设计红色研学线路提供了帮助和启发。期间,来自狮南村的陈晓琳自豪地向其他小营员们介绍了地图上标注的陈洞义民纪念碑、燕溪社学等红色教育资源,并热情邀请志愿者和其他营员们在暑期一起到陈洞村参观。

记者获悉,本次活动由共青团狮山镇委员会指导,狮山树本启梦家园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是狮山镇“54℃雄狮行动”系列活动之“小候鸟勇闯成长”夏令营的活动之一。从7月18日至7月22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晓之光大学生团队及相关人员将课程分“爱国之火”、“科创之火”、“传承之火”等不同板块,设计了包括红色文化、创客编程、传统文化、环保科普等不同主题内容的课程,为来自山镇树本启梦家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近30名学生,带来了为期5天别开生面的社区公益教学。

接下来,团镇委还将链接多方资源,暑期期间陆续举办夏令营活动,通过室内课堂学习与辅导、室内科普讲堂与实践、户外体验活动等形式,为7-12岁的村(社区)及外来务工人员随行青少年带来校外课堂,减轻职工家庭子女暑期陪护压力,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融合狮山本土特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孩子更了解狮山。树本启梦家园也将在暑期开展更多社区青少年系列服务,让青少年享受更具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假期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

红色广东|佛科院“佛晓之光”团队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710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佛晓之光”三下乡团队联合树本启梦家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南海区狮山镇狮中村,开展以“百年青春志,红动青年心”为主题的红色筑梦之旅,带领着小团员追寻先辈足迹,打卡红色革命古迹,讲述红色故事,歌唱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佛晓之光”队员在为中学团员讲解义民纪念碑的故事。

走在狮中村,随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一座座闪耀着历史光辉的古建筑见证着狮中村人肝胆忠义的大无畏精神。当天,“佛晓之光”队员当起宣传狮中村红色历史文化的小导游,带领团员们开始他们狮中村红色探索之旅。

 

图为狮中村燕溪古庙内关于陈洞村历史的介绍。

跟随“佛晓之光”队员的步伐,团员们相继来到陈洞村的义民纪念碑、燕溪古庙、燕溪社学、讲堂等红色文化圣地,一起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深入了解狮中村的建设与发展,汲取前进的力量。

图为中学团员在认真欣赏革命前辈手稿。

值得一提到是,在一个富有历史韵味的讲堂内,“佛晓之光”开启了红色小课堂,一起追忆抗战英雄事迹,讲述自己心目中的抗战英雄。陈铁军、陈妹、曾国钧、区夏民……这些人们所熟知的佛山抗战英雄的故事,被队员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现场,团员们全神贯注,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若有所思……

图为“佛晓之光”队员在为中学团员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佛山抗战英雄事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佛晓之光”三下乡团队讲好红色故事,歌颂红色文化,赓续传承红色精神,牢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在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间来到骄阳似火的七月中旬,伴随而来的不只有夏日炎热,更有“佛晓之光”成员们的一片赤诚之心。2022年7月18日至7月22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佛晓之光三下乡团队联合狮山镇小塘社区树本启梦家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星火逐梦夏令营”义教活动顺利进行。本次义教活动以爱国爱家”、“科创科技”、“非遗传承”、“红色文化”、“抗逆力”为切入口,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谱写科教兴国新篇章,队员们希望能与小朋友们携手同心,绘梦花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讴歌颂党,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义教活动课程设计以红色与科技为主打旋律,致力于打造红色氛围浓厚的科技教育课堂,为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团队设计了红色主题系列课程,其中包括“党的故事我来画”、“革命精神宣讲”等,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通过“动动小巧手”的形式来学习红色文化,小朋友们都创作出了非常出彩的手工作品,将无形的红色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视觉形象。

创新科技,梦想助力前行

本团队设计的特色课堂“红色编程”结合了科技科创与红色文化,带领小朋友们用科技力量编辑天安门图景,链接红色初心与科技未来。不仅如此,成员们还利用专业优势,为小朋友们设计了多节科技实践课,采用乐高积木拓展孩子思维,制作出如“弹力车”、“惯性越野车”、“不倒翁”、“机器人”等动手成品,其中巧用电机制作可操控的机器人,大大提升小朋友们的兴趣。另外,从生活角度出发,为树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提升暑期生活素养,队员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节“垃圾分类”课堂,利用收集回来的树叶变废为宝,为小朋友们开展“植物科学科普课”,并制作了精美的树叶剪贴画。

“佛晓之光”队员分发零件辅助小朋友制作弹力车。

 

活化非遗,焕发军训新活力

本次义教在红色文化与科创科技的主旋律之下,还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歌,倡导爱国爱家理念。此次夏令营设有一日军训活动,在教官的指令下让小朋友们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同时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宣讲小课堂,由浅入深地向小朋友们传扬剪纸、粤剧、咏春和陶瓷等佛山优秀传统文化。

“稍息,立正!”教官铿锵有力的指令一下,小朋友们就齐刷刷地做出了对应的动作,昂首挺胸,神采飞扬,这是发生在夏令营军训时的一幕场景。为提升孩子们的抗逆力和意志力,队员们安排了队列训练和格斗招式的学习,让孩子们在一动一静中感受纪律的森严,享受拼搏的乐趣。

“佛晓之光”队员给小朋友上军训课程。

       在锻炼孩子们强健的体魄之余,队员们还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传统文化课堂,让孩子们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剪纸文化课堂以纸为媒,连结千年的传承,留下隽永的印记;粤剧文化课堂在唱念做打的悠长韵律中为孩子们带去一场如临其境的视听盛宴;陶艺文化课堂伴着陶土自然的芬芳,在孩子们灵巧的手指掌间出现的是栩栩如生的陶土小人;咏春课堂上,孩子们跟随着老师,手掌一起一落,打出了气势,打出了潇洒。团队所设计的课堂都采取“讲授+实操”的模式,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朝夕相处,相互扶持,从陌生到熟悉,虽然只是短短五天的相处,队员们和小朋友相处融洽,队员们的用心都在小朋友稚嫩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小朋友也为队员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童真纯净的心灵感染了我们许多,其可贵之处便是单纯而善良、勇敢而坚定、正义而执着。本次义教活动是大学生初入社会的试炼场,团队与小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与经验分享,启发和引导小朋友们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的探索,拓展视野、启蒙兴趣,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人民、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

各班级:

    按照学校《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专项)的通知》要求,经过个人申报、学院组织专家评审,现将2023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专项)拟推荐项目公示如下。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学院团委反映。

 

公示日期:2022年8月10日—12日(共3天)

联系人:李丽娟

联系电话:13640251979

    

 

共青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委员会

               2022年8月10日

各班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进一步聚焦为党育人功能,引导和激励大学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学院决定举行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7日

二、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三、竞赛内容

1. 大赛分组。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五个组别。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申报作品参赛,竞赛小组为跨学院组成的以负责人所在学院进行申报;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竞赛通过邀请专家评委以书面评审等方式遴选出推荐到校赛项目。

3.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在报名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4. 评审要点。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四、奖项设置

创业计划竞赛评选出院级金奖、银奖、铜奖,各奖项给予颁发证书。

五、材料报送要求

1.上报作品不限数量。每个团队(个人)只能申报1件作品。

2.各项目的《作品申报表》(附件1)和《商业计划书》(附件2)均需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电子版材料学院汇总后发送到学院团委邮箱。纸质版要求一式1份,其中《作品申报表》用A4纸单面打印;《商业计划书》的封面采用230克A4纸,正文采用70克A4纸,双面打印。

 

联  系  人:何伟俊

联系电话:82717107

团委邮箱:540479478@qq.com

 

附件:1.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表

2.商业计划书框架

3.申报作品汇总表

 

 

共青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委员会

2021年9月21日

2021年6月5日-6月6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总决赛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采用网络方式举行。中国创造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亚雷、东南大学党委副校长黄大卫、澳门中西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理事长李嘉曾出席并致辞,部分参赛师生等参加了典礼。本次大赛共有来自106所高校(包括海外两所)共计10047件作品参与。

经过资格审查、网络评审、线上决赛评委会评审激烈角逐,我校由刘文豪老师指导刘志亨和许嘉峻、洪芷媚老师指导苏宗泓完成的创业无界主题作品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由谭健良老师指导何基荣/梁赤渊完成的创新价值主题作品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由阳娅指导刘铭森完成的创新价值主题作品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此外,由徐迪、梁赤渊、韩嘉骏、何法潭/杨健、林培添/胡家豪/杨辉凡、杨锦晖完成的作品分别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本次竞赛共计获全国奖10项,为我校在该赛事上历史最佳成绩,其中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由中国创造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承办,宗旨是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孕育创新成果雏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图文编辑:陈嘉乐

拟稿人:刘文豪

复核人:张福英

审稿人:周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