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鹏 Peng Xiao 博士 |
|
所属学院: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
导师类别: |
硕士生导师 |
|
科研方向: |
光电材料与器件 |
|
联系方式: |
xiaopeng@fosu.edu.cn |
|
硕士招生学院: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
|
个人简述 (限300字) |
肖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致力于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O-TFT)及其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中的应用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新型MO材料的设计与开发、MO-TFT结构设计与器件制备、界面物理、界面修饰以及TFT-OLED显示集成等。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为印刷电子、新型光电材料及器件、柔性超级电容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1项,佛山市科技局项目1项、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2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50余篇,被引900余次。担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ACS、IEEE、PSS等杂志审稿人。
|
教育背景 |
2016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博连读 获工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
2016年8月至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学院纪委委员/光源与照明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 |
主要荣誉 |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年度考核优秀等。
|
主要论文
|
[1] High performance g-C3N4 @NiMoO4 /CoMoO4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s,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22, 307: 122845. [2] High-performance quasi-solid-state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a flower-like NiCo metal–organic framework. RSC advances, 2022, 12(10): 5910-5918. [3] Transition metal oxid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Nanomaterials, 2021, 11(5): 1248. (ESI高被引) [4] Blue molecular emitter-free and doping-fre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high color rendering.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021, 42(3): 387-390. [5]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hotoresist passivation on InGaZnO thin-film transistor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 471: 403-407. [6] Back-channel-etched thin-film transistors with tunable acid-resistant Zr-doped indium oxide active layer.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18, 66(1): 464-469. [7] High-mobility flexible thin-film transistors with a low-temperature zirconium-doped indium oxide channel layer. Physica Status Solidi Rapid Research Letters, 2016, 10(6): 493–497. [8] InGaZnO thin-film transistors modified by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with different alkyl chain length.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015, 36: 687. [9] InGaZnO thin-film transistors with back channel modification by organic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4, 104: 051607. |
|
|
知识产权 |
[1] 一种同质结薄膜晶体管, 专利申请号: 201821760959.5. [2] 一种薄膜晶体管, 专利申请号: 201821760952.3. [3] 一种背沟道修饰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 专利申请号: 201721535844.1. [4] 一种含超薄金属氧化物薄膜介电层的晶体管, 专利申请号: 201721539588.3. [5]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 201310249839. [6] 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 201410066332X.
|
|
|
科研项目 |
[1] 2022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柔性显示用高迁移率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材料及器件研究”,100万,参与单位负责人; [2] 2020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基于新型氮化物发光材料的LED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40.8万,主持; [3] 2019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用于驱动新型高分辨率显示的薄膜晶体管研究”,5万,主持; [4] 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机自组装分子修饰的高稳定性柔性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24万,主持; [5] 201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超柔、超薄自组装分子修饰的柔性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 10万,主持; [6] 2017 佛山市科技局,“佛山市新型光电技术专利联盟建设”,20万,主持; [7] 201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用于AMOLED显示的高迁移率薄膜晶体管的无铟有源材料研究”,20万,主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