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地方本科高校”双学学制”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傅江景 郝志峰 古广灵 刘雄平 李先祥 陈晓生 陈国杰 黄淑坚 张国学 卢清华 陈东初) |
国家二等奖 |
2018 |
2 |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学院制”的研究与实践 (傅江景 郝志峰 古广灵 刘雄平 李先祥 陈晓生 陈国杰) |
省一等奖 |
2018 |
3 |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陈国杰 何立善 谢嘉宁 黄纯青 黄义清) |
省一等奖 |
2005 |
4 |
需求导向 学科交叉 产教深融一一—光电类专业新工科育人模式改革实践 (陈国杰、谢嘉宁、陈伟成、王茗祎、李斌、严冬、张莉、黎永耀、 范冰丰、周有平) |
省二等奖 |
2021 |
5 |
以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陈国杰 谢嘉宁 李斌 张潞英 周有平 ) |
省二等奖 |
2014 |
6 |
融合专业、创新思维与人文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刘玉华、古广灵、黄伟雄、范彦斌、徐银燕) |
省二等奖 |
2014 |
7 |
一核双驱三融合“光电类专业新工科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陈国杰 谢嘉宁 陈伟成 王茗祎 黎永耀 ) |
校一等奖 |
2020 |
8 |
“高建”和新工科下大学物理开拓性教学互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朱传云 刘玉华 谢嘉宁 李娜 张兆恩) |
校一等奖 |
2019 |
9 |
以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陈国杰 谢嘉宁 李斌 张潞英 周有平) |
校一等奖 |
2012 |
10 |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刘玉华、黄伟雄、姚朝文、古广灵、徐银燕) |
校一等奖 |
2009 |
11 |
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非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张潞英 谢嘉宁 曹辉 周红仙 曾亚光) |
校一等奖 |
2007 |
12 |
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谢嘉宁 陈国杰 黄义清 张潞英 伍贤栋) |
校一等奖 |
2003 |
13 |
大学物理实验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陈国杰、陈娟瑜、黄义清、何立善、谢嘉宁) |
校一等奖 |
2001 |
14 |
光源与照明应用型人才“成果导向“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陈仁 周延桂 麦满芳 邓婷婷 谢嘉宁 肖鹏 彭成权) |
校二等奖 |
2020 |
15 |
光电类专业实践创新体系的探索和构建 (樊婷、谢嘉宁、吕健滔、陈伟成、曾亚光) |
校二等奖 |
2015 |
16 |
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玉华 张兆恩 黄伟雄 徐银燕 陈立冰) |
校二等奖 |
2014 |
17 |
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立体化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曹辉、张潞英、谢嘉宁、周红仙、韩定安) |
校二等奖 |
2009 |
18 |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何立善、黄纯青、刘玉华、陈立冰、白宜红) |
校二等奖 |
2003 |
19 |
基础物理教学改革及创造性、高素质人才培养 (刘玉华 陈立冰 林洁丽) |
校三等奖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