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光源与照明专业 >> 正文

本科生教育

光源与照明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1-12-28

光源与照明专业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光源与照明专业立足佛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工程为导向,理工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照明灯具、LED光学、LED显示、驱动电源、照明控制及照明光环境设计等光源与照明行业,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生产、照明光环境设计及照明工程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实践工作,能够具备光源与照明工程师的素养,担任技术骨干或照明设计师或项目管理工程师,学生应达到:

目标1:具备民族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2:能够针对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照明灯具、LED光学、LED显示、驱动电源、照明控制及照明光环境设计等光源与照明行业应用需求与工程环境,理解和运用光源与照明领域学科知识及行业技术标准,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或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目标3: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光源与照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和质量检测,或照明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目标4: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在光源与照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照明光环境设计和项目实施等团队中担任组织协调或管理角色。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实现个人整体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毕业要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如下毕业要求:

    (一)数理基础与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光源与照明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用科学和专业的语言工具对工程问题恰当界定与描述。

1.2能够运用数学、光学、电气工程、电路和控制等知识,针对光源与照明产品设计(主要为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照明灯具、LED光学、显示、驱动电源和照明控制等产品,下同)和照明光环境设计(主要为照明效果设计、灯具选型、照明配光设计、灯具布置、照明效果模拟、电气施工图等设计,下同)等具体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 

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光源与照明产品的性能、质量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及照明光环境方案设计与优化。

    (二)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光源与照明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光学、电气工程、电路和控制原理,识别、判断、提炼和有效分解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及其关键环节。

2.2能够针对分解后的复杂工程问题,探索工程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工程问题分析模型,清晰表达分析过程,并知晓复杂工程问题存在多种解决方案。

2.3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工程原理与工程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工程问题的表层和深层次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光源与照明产品、工艺流程和照明光环境设计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根据应用需求及光源与照明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制定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并对光源与照明产品和照明光环境设计方案的技术指标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3.2能根据光源与照明产品设计目标,正确选择光源器件、材料、电子电路和传感器,开展光源与照明产品光学、结构散热、驱动电路控制等计算和仿真设计,制定产品样品,检测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等质量指标,优化产品制作工艺流程,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基于建筑空间、照明标准和客户需求开展照明效果设计,正确选择光源器件、灯具结构、照明配光、驱动电源、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进行照明计算、仿真和电气设计,制定符合施工标准的电气照明施工图,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光源与照明产品与照明光环境设计方案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四)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源与照明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光源与照明技术的理论与工程方法,对光源与照明产品和照明光环境设计等的复杂工程问题涉及的物理现象、电气特性及原理进行研究并实验验证。

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调研分析,为光源与照明产品光学、结构散热、驱动电路控制,以及照明光环境设计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能选择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开展实验,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能够科学地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获取合理有效结论。

    (五)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光源与照明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检索专业文献与资料,获取光源与照明行业的技术进展及热点。

5.2能选择与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信息技术工具,测试光源与照明产品性能和评价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照明光环境设计效果,开发完成并解决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可行技术方案。

5.3能熟练使用光学设计、结构散热、电路设计、电气设计和照明光环境设计等工程开发工具,对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仿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六)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光源与照明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6.2了解光源与照明行业的发展历史,熟悉光源与照明行业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6.3能够合理评价光源与照明行业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光源与照明行业工程实践对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在光源与照明产品设计和照明光环境设计过程中体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2能正确认识光源与照明产品在研发、制造、使用、报废等产品生命周期内,以及工程照明光环境设计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光源与照明行业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尊重生命,注重健康,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法,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8.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拥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8.3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光源与照明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光源与照明行业中自觉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九)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在团队中主动与其他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享资源,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在团队中承担负责人角色,能有效综合其他成员的意见,合理决策,协调、组织和指挥团队有效开展工作。

(十)沟通: 能够就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工程图纸等方式,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回应质疑。

10.2了解光源与照明行业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10.3具有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针对光源与照明行业复杂工程问题,跨文化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及交流。

(十一)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光源与照明行业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界定光源与照明行业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能够编制概预算,进行光源与照明产品照明工程成本控制。

(十二)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到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适应光源与照明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12.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体系

1、主干学科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核心课程

半导体物理、半导体照明器件与工艺、工程计算软件、工程制图与AutoCAD、应用光学、光度学原理与测量技术、照明配光设计、照明设计、半导体照明散热设计与分析、光源电器原理与技术、物联网与智慧照明、光与健康、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3、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

光源与照明实验、LED封装实训、照明工程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创新制作、科研训练、产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4、课程方向与特色

依托半导体光学产业学院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在光源与照明领域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新工科人才。本专业侧重于发展光源与器件、光学与照明设计、驱动电源与智能控制课程模块。坚持学科交叉,选派优秀学生到境内外高校或龙头企业学习,多样性培养人才;与半导体产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校企合作课程;鼓励学生通过专利授权、发表论文、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等方式取得创新学分。

5、课程地图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含泰山学者1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7全体教师都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队伍中有海外留学及访学经历的教师4人有行业工程背景的教师7人

六、教学条件

拥有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健康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紫外LED集成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照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佛山市智慧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与佛山国星光电公司等光电龙头企业创立了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共建了LED外延生长、LED封装、LED健康照明和LED植物照明等覆盖全产业链光源与照明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高达3000万元。

上一篇:
没有了,已经是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