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 正文

本科生教育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1-12-2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2001 年获批招生;2015 年评为省特色专业;2016 年升格一本招生;2018 年评为省重点专业,并通过 IEET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改革获教育部新工科立项;2019 年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了自己的功能和特色。专业立足佛山,注重立德树人,努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培养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光电信息领域新工科人才。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工程为导向,理工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光电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善创新、敢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光学、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光电显示、光生物成像、光纤通信、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等行业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三、学位与学制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要求

(一)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光电信息领域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到复杂光电信息技术问题的恰当界定与描述;

1.2能对光电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等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

1.3 能将数学模型方法和工程/专业知识用于光电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的分析,建立其关联关系;

1.4能将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光电信息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二)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光电信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光电信息技术问题进行分类、判断及有效分解的能力;

2.2能够针对分解后的复杂技术问题提出工程解决方案,并具备工程方案的表达和建模能力;

2.3具备对工程方案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能力;

2.4借助文献研究,对工程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获得有效结论。

(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光电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光电信息子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根据应用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对光电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技术指标进行论证;

3.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3能够通过建模对光电信息的产生、传递、交换和存储等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求解;

3.4能够对光电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拆分子系统设计,分析其光电信息的转换与传输特性,并体现创新意识。

(四)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信息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光电技术、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工程方法,对光电信息系统涉及的物理现象及原理进行研究并实验验证;

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调研分析,为光学系统、光电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能选择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开展实验,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能够科学地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获取合理有效结论。

(五)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光电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光电信息等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检索专业文献与资料,获取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进展及热点;

5.2能熟练使用机械设计、光学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工程开发工具,对光电信息技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仿真,并理解其局限性;

5.3能选择与使用合适的光电仪器、信息处理平台,对光电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价,开发完成并解决光电信息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可行技术方案。

(六)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光电信息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历史,熟悉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6.2能够合理评价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工程问题对社会、法律、安全、健康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光电信息等领域工程实践对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在光电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体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2能正确认识光电信息系统在研发、制造、使用、报废等产品生命周期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光电信息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8.2理解诚实、公正、守信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光电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中自觉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九)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在团队中主动与其他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享资源,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在团队中承担负责人角色,能有效综合其他成员的意见,合理决策,协调、组织和指挥团队有效开展工作。

(十)沟通能够就光电信息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工程图纸等方式,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回应质疑;

10.2了解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10.3具有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针对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专业问题,跨文化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及交流。

(十一)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了解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界定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十二)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到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适应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12.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核心理论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光纤通信、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学透镜设计、工程计算软件、虚拟仪器技术等。

六、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

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创新制作、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支数量充足,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实验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64%,具有中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3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1人,占教师总数95%;教师队伍中35岁及以下教师12人,36-40岁教师5人,40-45岁教师4人,46岁以上教师1人;教师队伍中有海外留学及访学经历的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41%;有行业工程背景的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36%。本专业共有四年制本科学生370人(17级至20级),师生比大约为1:17。

八、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教学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面积3950 m2,其中本专业专用教学实验室854 m2,仪器设备数量425台(套),与其它专业共用教学实验面积2758 m2,设备数量20台(套);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在课外开展学术基金、实验室开放基金、学生科技竞赛、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制作等实验。实验室位于2017年竣工投入使用的仙溪新校园,宽敞、明亮,有冷暖空调,水、电、网络齐全,WIFI全覆盖,教学条件优厚。

学院与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等佛山光电龙头企业共建了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本专业分别与佛山照明公司、佛山雪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国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蓝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佛山正能光电有限公司、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等企业建立了8个产学研基地2020年与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获批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

九、专业的特色优势

①根植佛山,独特光电产业支撑。佛山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全国重要光电产业基地,光电年产值超千亿元,光电新工科人才需求强劲。

②融入地方产业,创新“双学院制”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2016年1月率先建立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校企“五共”育人(方案共订、平台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工育、效益共享),2018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③主动适应产业变革,新工科人才培养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主持的“面向新工科光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8 年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2020 年已通过教育部结题验收。

上一篇:
没有了,已经是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