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财忠,男,共青团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光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现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习一直位列前茅。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生物医学工程博士,9月份他即将奔赴新征程,他的目标是成为祖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解答者。
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长成才的时光里,他用奋斗擦亮青春的底色,科研创新硕果累累:(1)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SCI二区论文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SCI四区论文2篇;(2)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参与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3)主持广东省“攀登计划”创新训练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排名第4)、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排名第6)。学业和科技竞赛有“硬通货”:(1)2019年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2019年 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2020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奖。研究生期间的学位课平均成绩为86.2分,位列班级第一,2019-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
身出寒门仍自强
关财忠来自于粤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贫穷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关财忠同学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从容、乐观、快乐的生活态度。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依旧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信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困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觉得一时的窘迫只会更加磨炼他,促进他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同学,与身边同学共同进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关财忠同学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去克服所有难题,在同学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带给班级同学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佛科院一跃到清华名校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只有不断进步的人才能不落后于社会。关财忠深知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他觉得科技创新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希望能够有所收获,解决祖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关财忠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涉科研领域时,关财忠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实验室的指导老师曾亚光老师和王茗祎老师,还有众多师兄师姐都十分耐心地教导我。他们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方式,引导我走上科研之路。”关财忠回忆道,当时正值大一初入大学的时期,他在确保专业学习不落下的前提下,挤出休息娱乐时间利用课余去思考科研创新问题和撰写专利申报材料,并一遍又一遍地去修改和完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第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成功申请并获得授权,“科研很费脑筋和精力,需要反反复复去攻坚克难,虽然辛苦,但带给自己的更多是快乐和满足。”
关财忠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全场光学血流功能成像研究,解决激光散斑成像在高含水量样品成像质量不佳的问题。关财忠及其导师提出了新的方法,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血流成像和绝对血流速度测量,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Optics Letters上。这次论文参与发表经历,给了关财忠极大的科研信心和动力,鞭策着他不断进步。有了第一次论文发表经历后,关财忠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挖掘,在研究生阶段,他先后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和参与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SCI二区论文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SCI四区论文2篇。
科研创新的同时,关财忠同学也参与了偏振测量仪器的产业化工作,致力于将实验室的科研创新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其中,缪勒显微镜和悬浮颗粒荧光偏振测量仪两套仪器他们所开发的获得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邀请,参与“探索一号”的第16次出航科考。其所在团队的成员携仪器前往南海科考,成为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一位受邀前往科考的学生,在2020年3月10日登上“探索一号”科考船奔向无边无际大海参与这次重大意义的科考活动。
挑战之路,披荆斩棘
“挑战杯”科技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关财忠曾两次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第一次成功入围省赛终审答辩,一次入围国赛终审答辩。挑战杯大赛不同于其他科技作品竞赛,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完成作品完成过程中的实验设计,以及查阅文献,撰写申请资料,宣传视频等所有工作,因而,在有限时间里团队合作精神就成为制胜的关键。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比赛期间,关财忠见识到了许多优秀选手,这些参赛者的睿智和才华让他肃然起敬。与此同时,他也深切地感受到所存在的差距。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见识了其他选手镇定和流利介绍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也继续改进自己不足。
在科技竞赛的历程中,关财忠曾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奖和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