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牵头,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依托光学工程学科,于2020年11月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建设。联合实验室汇聚三地四方资源聚焦光电材料、微纳器件—微纳制造—微纳显示的研究及产业链条,有机融合微纳光电技术与智能技术,开展新型光电材料及微纳器件技术、半导体光电芯片微纳智能制造、半导体微纳智能显示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前瞻性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研究,实现微纳光电的材料—器件—制造—显示等内在链条的相互支撑和产学研融合。
一、资助研究方向
1.新型光电材料及微纳器件技术
(1)新型光电材料机理研究
(2)二维光电材料制备技术
(3)微纳激光光源与光电探测器
(4)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微纳器件
2.半导体光电芯片智能制造技术
(1)芯片激光微纳切割机理
(2)芯片激光微纳切割技术
(3)激光微纳切割智能测控
3.半导体微纳智能显示技术
(1)高光品质量子点色转换机理
(2)微纳尺度显示技术
(3)微纳显示智能检测技术
二、资助对象
1.申请人一般需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基础,近三年有发表SCI论文的经历。
2.原则上资助联合实验室固定人员以外的科研人员。
三、申请要求
1.按照附件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并附上近三年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SCI收录论文3篇,并于2021年6月20日前,将电子版发至邮箱807322538@qq.com(李老师收), 纸质版1式4份(单位盖章和申请人签字)寄至下面指定地址。
2.实验室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书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后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签订开放课题任务书。
四、资助强度与结题条件要求
1. 开放课题的资助强度范围为10-15万,与完成课题的绩效正相关。由评审委员会审议后决定。
2. 资助强度与完成课题的绩效正相关。结题时,要求完成以下四类成果之一:
(1)联合实验室第二署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的Nature、Science或Nature、science冠头的Nature、Science子刊论文、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论文1篇。
(2)联合实验室第二署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的IF>10的SCI论文I篇,以及我校联合实验室为第一单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SCI论文1篇。
(3)联合实验室第二署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的SCI高被引/热点论文1篇,以及我校联合实验室为第一单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作者SCI论文1篇。
(4)联合实验室第二署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的发表中科院SCI期刊一分区或二分区的论文1篇,以及我校联合实验室为第一单位佛科院教师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中科院三区以上SCI论文1篇。
五、课题管理
1.须有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编固定人员作为开放课题的合作人。课题合作人负有检查项目的进度及沟通的义务。
2.开放课题按照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条例进行实施和管理。开放课题获实验室批准资助后,申请人按要求填写开放课题任务书,每年度提交一份纸质年度总结报告寄至下面指定地址;开放课题结束一个月内,提交1式4份纸质课题结题报告(单位盖章和申请人签字)寄至下面指定地址。
3.开放课题经费使用范围包括:材料费、测试费、差旅费、印刷费、版面费、等国家财政经费规定的报销内容。
4.受资助的研究成果中须标注受联合实验室基金资助,并将联合实验室列为署名单位。实验室中文名称: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英文名称:Guangdong-Hong Kong-Macao Joint Laboratory for Intelligent Micro-Nan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225,China. 开放课题的基金标注为:Research Fund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Joint Laboratory for Intelligent Micro-Nan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No. 2020B1212030010)。
5.用于结题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须为课题申请人。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政杰,邮箱:807322538@qq.com, 电话:18420175271。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22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电学院B2座学院楼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