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系简介
物理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1996年升格为本科,2014年获教育部教育专业硕士授予权,2018年达到了教育部监测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一级标准。专业师资实力雄厚,拥有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教育部大学物理教指委中南区工作委员1人,省教指委2人,还聘请了中小学校长和教学名师作为客座教授,专业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拥有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半导体微显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育人平台。
物理学专业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多年以来已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师范方向面向广东省和佛山市物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佛山,服务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和教学实践能力,富有科学思维和合作创新精神,能够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素质人才。师范方向培养过程注重教育教学类课程、教师技能实践环节,开展创客实践教学和教师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为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教育类工作打下扎实基础。非师范方向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对光电半导体和新能源储能方面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善创新、敢创业,能在半导体物理、光电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技术开发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非师范方向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理工交叉,加强光电半导体和新能源储能等工科类课程,为培养学生从事物理、光电、半导体等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物理学系现有17名教师,其中具有高级称职教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名,承担物理学专业建设、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及组织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公共课教学的职责。近五年来,本系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主持专业相关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有两个广东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团队。
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强,近5年来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广东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等,获得国家级奖励52项、省级30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师范方向毕业生基本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中学、中职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或光电企业等从事教学、管理或技术开发等工作或在高校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目前已经是高校知名学者教授、中小学校长和基础教育骨干。非师范方向毕业生适应性强,就业面广,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物理光电、半导体等行业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及企业管理等工作或在高校继续深造。近3年来本专业平均就业率超95%,专业对口率75%以上,考研升学率高达16%,多名学生到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读研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