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培养计划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10-16

车辆工程专业

Vehicle Engineering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BE Teaching Plan of the Department of Vehicle Engineering,

Foshan University


专业代码:  080207

人:曾霞光

人:刘军

专业负责人:张文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广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使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在车辆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岗位从事车辆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达到

1.能够应用本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现代工具,解决车辆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工程问题,胜任工程师岗位要求。

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车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3.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有效发挥不同角色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具备跨文化背景下与专业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新能源、智能化、联网化等汽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可测量、可评估。本专业具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完全覆盖了12条通用标准要求,能够充分支撑本专业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

1.工程知识应用能力: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车辆工程问题。

2.工程问题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解决方案设计能力:能设计针对车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力: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5.现代工具使用能力:能针对车辆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汽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基于车辆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发展:能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9.个人和团队: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力:能够就车辆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如下: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车辆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及控制有关的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够针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及控制等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汽车及其零部件有关的工程问题;

1.4能够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专业相关的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基于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选择方案,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和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求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设计针对车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1掌握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相关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在设计开发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针对具体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正确选用实验器件、设备或装置,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够正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针对车辆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汽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中有关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基于车辆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领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津、法规等。

7.2能够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专业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品德修养与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8.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艺术、科学素养。

8.3能在工程实践中正确认识职业性质、道德和规范,自觉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理解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与其他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9.2能够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车辆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0.1能就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指令,理解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基础,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并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所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运用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在面临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挑战下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不断提高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技术问题的提问、理解、归纳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图如下: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品德修养与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

 

 

 

10.沟通

 

 

11.项目管理

 

 

 

12 终身学习

 

 

 

 

三、学位与学制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控制工程

五、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实验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性能仿真分析基础、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车辆智能网联概论

六、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I、机械基础综合实验II、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汽车综合课程设计、汽车综合实验、汽车拆装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方向及特色

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及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化产业学院相关文件精神,以科技竞赛及校企合作为驱动力,强化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从事车辆及其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坚持“服务佛粤”,适应广佛地区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建设“新能源车辆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专业特色,建立与师生能力、潜力和发展前景等匹配的课程体系,落脚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体包括:

1、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参考珠三角地方相关优质企业需求合理设置特色专业适用课程。

2机械基础综合实验III集中实践课程实现贯通式实验教学,并以车辆关键零部件为对象开展综合实验设计及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紧跟车辆产业发展趋势和热点,合理调整发展方向,强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为学生开设与实践匹配程度更高的专业课程,激发、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方案适用于2022级及之后招生的本专业。

 

该方案依需公开,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请到B1-223学院教务办查看。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JN江南官方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