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BE Teaching Plan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Foshan University
专业代码:080204
执 笔 人:张清华
审 核 人:杨景卫
专业负责人:乔健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能力全面、人格健全,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在制造业领域内从事机电一体化装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及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具备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具有对机电一体化领域装备研发及系统集成应用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3.具有组织与实施机电一体化领域项目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毕业要求
1. 应用机电工程知识能力: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电工程问题。
2. 机电工程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电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解决方案能力:能设计针对机电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或控制元件及系统,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力: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5. 使用工具能力:能针对机电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力:能基于机电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发展能力:能理解和评价机电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9. 个人和团队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力:能够就机电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1.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
毕业要求1.应用机电工程知识能力: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电工程问题。
|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用于机电系统设计及自动控制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
1.2能够针对机电系统或控制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
|
1.3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
|
1.4能够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比较与综合机电系统及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
毕业要求2.机电工程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电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
2.1能够运用专业相关的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
2.2能基于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
|
2.3能认识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选择方案,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和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求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获得有效结论。 |
|
业要求3.解决方案能力:能设计针对机电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或控制元件及系统,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掌握机电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
3.2能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单元(部件)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
|
3.3能够在设计开发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
毕业要求4.研究能力: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中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4.2能够针对具体机电工程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
|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正确选用实验器件、设备或装置,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 |
|
4.4能够正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
|
毕业要求5.使用工具能力:能针对机电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了解机电工程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机电系统及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中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
|
5.3能够针对机电系统及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力:能基于机电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了解机电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机械工程活动的影响。 |
6.2能够分析和评价机电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发展能力:能理解和评价机电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知晓和理解机电工程领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津、法规等。 |
7.2能够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机电工程专业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
8.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8.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艺术、科学素养。 |
|
8.3能在工程实践中正确认识职业性质、道德和规范,自觉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理解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与其他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
9.2能够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力:能够就机电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
10.1能就机电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指令,理解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
10.2了解机电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并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11.1解工程及机电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所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机电系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在面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挑战下,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解、归纳和提问的能力。 |
(三)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1.工程知识 |
√ |
|
|
|
2.问题分析 |
√ |
|
|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4.研究 |
√ |
|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6.工程与社会 |
|
√ |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
√ |
|
|
8.品德修养与职业规范 |
|
√ |
|
|
9.个人和团队 |
|
|
√ |
|
10.沟通 |
|
|
√ |
√ |
11.项目管理 |
|
|
√ |
|
12 终身学习 |
|
|
|
√ |
三、学位与学制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六、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
机械基础实验I、机械基础实验II、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工学实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七、方向及特色
适应珠江西岸制造装备产业升级转化发展需要,依托学科省级教学及科研平台,以科技竞赛及校企合作为驱动力,强化工程实践环节,注重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在机电工程领域中从事工程设计、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方案适用于2022级及之后招生的本专业。
该方案依需公开,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请到B1-223学院教务办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