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学生工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JN江南官方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XML 地图

喜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创新团队获“佛山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3-08-18

今年4月,共青团佛山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新闻传媒中心、市青年联合会共同发起颁授“佛山青年五四奖章”暨第五届“佛山十大杰出青年”“佛山十大杰出青年集体”推选活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创新团队获“佛山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该团队依托我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面向智能机器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长期致力于进机器人技术与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面对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坚持以突破制约佛山卫浴、铝型材、五金等产业智能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为目标,主动承接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与技术攻关,克服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相融合的困难,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研发成果“卫生洁具机器人集成智能产线关键技术”与“铝型材生产智能优化技术”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的推动了相关领域智能化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且团队累计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200余人、企业技术骨干30余人,形成的“平台共享、三链共融、五创共铸”教学成果主持获2021年度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3年是广东省新高考改革落地的第三年,为更好地保障和服务考生夏季高考志愿填报需求,服务广东高考招生工作,为广大考生提供直接向招生院校面对面咨询的机会,由南方日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南方+客户端主办的“预见未来的你”2023年广东高考招生公益巡回展(佛山场)6月27日在佛山市爱琴海购物公园举办,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高考招生宣传组何伟俊、燕晋峰两位老师在参加现场宣传活动。招生组老师认真向家长和考生介绍介绍了学校的概况、专业设置、历年招录等情况,耐心解答了市民关于招生事项、志愿填报、学生成长及就业情况等相关问题,并欢迎同学们踊跃报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6月20日上午,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B1-233召开2023届研究生毕业生座谈会。会议旨在深入了解研究生思想状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一流学科建设进程。学院院党委书记周月云、院长卢清华、副书记张福英、副院长乔健、研究生班主任和研究生辅导员出席,毕业班研究生代表参加,座谈会由卢清华主持。

卢清华在座谈会上指出,机械学科肩负着学校冲击博士点的重任。他鼓励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积极提出学院在管理、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表示学院将虚心接受并持续改进,并表示会将同学们的建议融入学院未来的发展改革的实际举措中,为给更多同学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持续努力。

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们真情流露,踊跃发言。他们追忆过往,分享了学习生活一点一滴的美好回忆,深情表达了对学校、导师以及辅导员尽心培育的感恩;他们畅谈未来,分享了即将在读博深造或步入职场的发展规划;他们建言献策,在临别之际基于学习经历和思考对学校发展提出了如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学校食堂建设等诸多建设性意见。与会领导、老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积极互动,耐心解答。

最后,周月云向毕业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她对同学们提出“三个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奋斗的人生也是最幸福的。希望同学们始终把不懈奋斗的意志品质作为人生航船上的压舱石,勇敢面对一切困难挑战,通过磨砺奋斗创造出彩未来。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明德博学、自强有为”校训。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新,在更高、更广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放飞梦想。三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坚守本心,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坚定地做自己,坚信做好自己,淡定从容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此次座谈会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表达了学院对毕业生的殷切希望。希望各位毕业生能够心怀感恩,励志成才,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一路顺风,前程锦绣。

615-16日,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座谈会在弘毅楼B1-233B1-238分专业举行,学院班子成员、各系领导、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和本科毕业生代表齐聚一堂,亲切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代表先后发言,共话大学四年经历和感悟,畅谈未来想法和规划,围绕学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校园服务管理等内容建言献策,现场气氛温馨愉悦,欢声笑语不断。

   学院党委书记周月云对同学们顺利毕业由衷表示祝贺!她表示很高兴从同学们的分享中了解到大家四年大学生活中美好的回忆和收获,很难忘和19级同学们共同经历的不平凡抗疫时光,很自豪大家在科研创新和各类赛事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希望同学们:一是要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为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作奋斗;二是要有担当作为,积极到基层工作,为建设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三是要铭记“明德博学、自强有为”校训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强不息;四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做一个充满温暖的大爱之人。学院院长卢清华教授就同学们对学校学院各项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回应了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并表示面向未来,我们会坚持改进存在的不足,从各方面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服务,加快建设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他同时强调,大学四年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殷切嘱托,开启人生新起点新篇章,在奋勇搏击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学院其他班子成员、各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老师都为同学们表达了心声并送上毕业祝福,一致表示“学院永远是你们的加油站”、“希望大家与母校常联系、常回来看看!”


5月27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中山大学圆满落幕。机电学子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从全省808个终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我院参赛项目《基于视知觉计算的葡萄无损采摘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夺得特等奖1项的好成绩。

赛前,学校党委骆少明书记多次关心,钟飞健副书记到比赛现场看望参赛同学,学院党委多次组织参赛作品打磨会,为他们加油鼓劲。赛事期间,上级领导和组委会专家到展位与我院学子亲切交流,参赛同学受到媒体采访报道。《基于视知觉计算的葡萄无损采摘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作品充分展现了学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成果,体现了学子们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子青年的勇气、奋斗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挑战杯”是创新的孵化器,是青年实践本领的大舞台。今后的挑战路上,机电学子将继续前行,永不停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结合主题教育,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扎实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持续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激励青年敢于走在科技攻关、产业升级、业态创新的最前列,让青春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校篇章中绽放绚丽之花!

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升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挑战杯”项目作品质量,帮助团队积累参赛经验,5月23日,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仙溪校区弘毅楼B1-233会议室召开“挑战杯”主体赛作品打磨指导会。学院党委书记周月云、年轻副院长朱文博、项目指导老师陈明猷 、学院团委书记燕晋峰等参加。

本次打磨严格按照国赛和省赛评审标准,学生答辩展示5分钟,学院专家现场指导。《基于视知觉计算的葡萄无损采摘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项目汇报同学就项目的研究背景、创新性、实用性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作展示汇报。专家对作品从项目内容、创新亮点等细节性问题和思路上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改进措施。

“挑战杯”不仅是广大学生拓宽视野、锻炼自我的最佳平台,也是学生走出课堂,更好地将理论付诸实践的一次契机。通过此次打磨会,学院参赛团队对自己的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参赛信心、提高了作品质量,参赛团队将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优化项目成果和答辩材料,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在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为推动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5月19日上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党委书记陈郁芬带队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开展党建调研交流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周月云、机械设计制造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张立平、专职组织员朱建彬等参加了本次调研。

交流会上,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周月云对陈郁芬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周月云书记围绕学院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介绍了学院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的主要举措和工作成效,重点介绍了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随后,两个学院重点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培育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如何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

陈郁芬书记对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表示通过此次党建专题调研,学习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拓宽了工作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院党建“双创”工作水平,更好发挥党建在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推动党建和事业融合发展。

会后,陈郁芬一行参观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建活动中心。

此次专题调研,有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拓宽了学院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渠道,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夯实学院党建工作基础,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大兴调研之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