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心理健康就是「高兴」「正能量」,所以一个乐观的人(似乎)比一个悲观的人心理更健康。
实际上并非如此,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是对情绪的「敏感性」,也就是经典精神分析里所说的「情感成熟度」(Saul,1971),以及心理学家 Daniel Goleman 近年提出的「情感智力」(EQ,俗称情商)。
心理健康意味着情绪的敏感性在「恰到好处」的范围。比如一个人非常生气,不是立即发泄愤怒,也不是压抑情绪(通过否认、不在意或立即做些其他事情转移情绪),而是:
1)注意自己产生了这种情绪,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这一步也称为「觉察」)。
2)能够寻求合理地方式处理这些情绪。
而这其中很关键的部分是能够让「我」来处理情绪,因为无论是发泄还是压抑,都还是在被情绪牵着走。想起当下很多人追求的「情绪稳定」,其实说的也是这种对情绪适度的敏感性以及能自如处理情绪的能力(而并非没有情绪!)。
情绪还和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但常常被人们忽视。一些现代研究表明人在体验强烈情感时大脑会发生某种变化,过度情感刺激和创伤对身体会产生某种暂时或永久的损害(Pennebaker,1997)。
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情绪已经给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记得及时寻求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