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学院通知

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赛)的通知

2021-12-29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于2021年11—2022年6月举行。本次大赛的宗旨是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孕育创新成果雏形。本次大赛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国家一级学会),东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承办。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学校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研、本、专科生(含2022届毕业生)

二、参赛条件

(一)报名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均需在3月1日前发送至校赛指定邮箱:fosuhao@163.com,逾期不予受理。

校赛结果将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官网以及校赛微信群里公示3-5天。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本次校赛负责单位,刘文豪老师为校赛指定联络员,将指导参赛人员填写各项申报材料,全校汇总后统一上报至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所有参赛者均需以所在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参赛。

(二)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竞赛共分三个主题,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参赛:

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设想)

本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创新灵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赛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竞赛以鼓励学生“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日一创新”为目的,要求参赛选手要求参赛选手在一个月(连续30天)时间内,每日记录一个自己的创新设想或者创意点子,需要图文兼备。该创新设想没有范围限制,可以是身边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是天马行空关于未来的幻想;无形式限制,既可以是灵光一现的金点子,也可以是深思熟虑的新方案。记录思维的痕迹,播下创新的种子,开拓想象的空间。

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创新制作)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和技法,将创新的思想通过实物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巨大价值。

参赛学生以小组(不超过3人)为单位。用易拉罐、废塑料、废纸、废木材等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即超过60%),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形成有价值的作品(工具、日用品、艺术品、玩具等)。

主题三:创业无界——我的未来之路(创业计划)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撰写完整的创业计划书。要求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锻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本主题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赛,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一份“创业计划书”,创业内容需贴近民生,拟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创新为驱动,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社会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探索新的科技进步、商业形式、管理模式、工作方式等。

2.提交要求

(1)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学生的原创作品,尚未对外发布过,更不得抄袭;该作品,除了参加校内相关赛事外,未参加过校级以上比赛;

(2)实物作品运送和参赛期间的保管工作由参赛队伍自行负责,组委会不负责;

(3)提交的所有视频和文字材料,组委会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底稿。

3.作品提交方式

组委会提供微信小程序用于提交作品,各参赛高校比赛负责人需联系组委会获取管理员账户,要求参赛学生注册账号,在微信小程序上提交作品,学生提交作品后,各高校管理员需要在系统审核,审核通过的作品方可参加全国赛。

参加主题一的选手将《每日一设想(创意)记录册》拍照或者扫描程图片后,使用微信小程序上传;参加主题二的选手对作品拍照或把作品制作成一段视频介绍(采用mp4格式,大小不超过20M、时长不超过3分钟),并撰写《创新制作作品申报书》,阐述创意来源、制作过程、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心得体会,并使用微信小程序上传。参加主题三的选手需参考附件7的创业计划书样本,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拍照或扫描为图片后使用微信小程序上传。

微信小程序将在2022年3月份在比赛官网和微信号上对外公布。

4.名额限定

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该主题各高校参赛作品数的限额由基本限额和奖励性限额构成:基本限额为10项;往届比赛成绩优异的学校,以及校内赛参赛人数超过200人的学校,可以向组委会申请增加奖励性限额(需提供辅助材料:①校内赛所有参赛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清单;②校内赛的获奖学生清单)。组委会将根据各校的情况和全国参赛规模,做进一步名额调整。

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小制作)

该主题各高校参赛作品数的限额由基本限额和奖励性限额构成:基本限额为10项;往届比赛成绩优异的学校,以及校内赛参赛人数超过100人的学校,可以向组委会申请增加奖励性限额(需提供辅助材料:①校内赛所有参赛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清单;②校内赛的获奖学生清单)。组委会将根据各校的情况和全国参赛规模,做进一步名额调整。

主题三:该主题仅限历届获奖学生或由资深教授推荐的学生报名,经所在学校或组委会推荐后方可参赛,无名额限制。

三、奖项设置

(一)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一等奖(≤15%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二等奖(≤25%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三等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二)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小制作)

一等奖(≤10%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二等奖(≤20%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三等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三)主题三:创业无界——我的未来之路(创业计划)

一等奖(≤5%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二等奖(≤15%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三等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四)其它奖项

“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工作者”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五)补充说明

视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组委会有权对获奖名额和等级进行相应调整。

四、大赛流程

(一)校内选拔阶段(2021年11月1日-2022年3月1日)

各参赛高校完成校内选拔,并在截止日前上报《联络员信息表》、《报名汇总表(主题一)》、《报名汇总表(主题二)》和《报名汇总表(主题三)》等表格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并根据对应主题要求,在微信小程序上传作品文字和视频文件等电子资料。

      (二)作品网络公示、投票、专家评审阶段(2022年3月11—4月30日)

对竞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在竞赛网站展示作品,网络投票。评委会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网络评审并打分,评选出优秀作品和选手。

(三) 网络复赛阶段(2022年5月1日-2022年5月15日)

(主题一)入选的参赛选手进入深化主题作品阶段,按照标准化格式准备1-2个作品提交组委会。(主题二)(主题三)入选的参赛选手在一周时间内,每天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创意。成功晋级者按照标准化格式准备1个作品参加决赛。

(四)决赛阶段、大赛颁奖典礼与往届优秀作品展(2022年5月16日-2021年5月31日)

线上决赛答辩,公布获奖名单,并举办大赛颁奖典礼,往届优秀作品展览、研讨会同期举办。

      (五)颁发证书、优秀作品展览阶段(2022年6月10—7月30日)

在6月底各大院校放假前,将获奖证书颁发完毕。优秀获奖作品网络展览展示。

五、知识产权保护

(一)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设计和制作人员所有;

(二)大赛组委会有保存、展示和出版相关作品的权利;

(三)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也不得侵犯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如有违反,一切后果由参赛队和相关责任人负责。

六、决赛安排

线上答辩,详细安排,另行通知。

七、竞赛资讯平台及联系方式

校赛指定联络员:刘文豪老师

联系邮箱:fosuhao@163.com

QQ:3395712115 

校赛指定交流微信群:

大赛官方网站:

总负责人:张志胜(东南大学)、冷护基(安徽工业大学)

评委会主席:李嘉曾(澳门城市大学)

组委会主任:贾方(东南大学)、沈孝兵(东南大学)

秘书处: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机械楼345 邮编211189

八、工作要求

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的各种赛前和赛后信息由组委会统一发布,请大家务必加入校赛指定交流微信群以及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官网信息。

 

中国创造学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

 

附件1: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的通知-New

附件2: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参赛报名汇总表(主题一) 

附件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参赛报名汇总表(主题二) 

附件4: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参赛报名汇总表(主题三) 

附件5:《每日一设想(创意)记录册》参考样本(主题一) 

附件6:创新制作作品申报书(主题二) 

附件7:《创业无界——我的未来之路(创业计划书)》参考样本(主题三)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JN江南官方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