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数学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规范 > 正文

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改进育人机制,将认证 持续改进教育理念落实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推进专业 设内涵式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持续改进育人机制与实施办法。

       一、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小组

       院成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 “工作小组”) ,负责组织实施本院教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工作。

组长:院长

副组长: 分管教学副院长

       成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分委员 会(以下简称“教指委”) 、教学督导小组、专业负责人、系部 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秘书

       其中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为直接责任人。 教学督导、专业负责人、系部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务办公室、  学工办公室配合开展评价工作。

 一、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工作程序

       根据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各专业在教学质量持 续改进工作的重要节点为:

       1.开学第 1 周,学院领导和教学秘书联合检查开学初的教学 运行情况,召开学院教学督导学期工作安排及研讨会, 做好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运行的相关协调工作。

       2.第 1-2 周,各系部组织课程负责人汇报上学期课程自评情 况以及下一步持续改进的措施,各系部对口联系学院领导参加并 予以指导。

       3. 3-4 周, 学院组织院级教学督导、各系部主任对上学期 教学资料规范性、完整性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经教务办公室整 后反馈至各系、任课教师,对不符合要求的督促整改。

       4.第9 周,教务办公室负责安排、组织教学副院长、学工副 书记、本学期任课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获取期中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信息。

       5. 10 周至第 11 周,学院教务办公室根据学校期中教学检 查的内容组织自查, 接受学校教务处安排的督导组对学院教学质 量状况的检查与评价。其中自查和检查内容日常教学、毕业(设 计) 论文、实习实践、试卷等。

       6.第 16-17 周,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学期网上评教和问卷调查 评价,评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归入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评 价体系。

       7.第 16-17 周,教务办公室组织学院督导、部分领导就课程 教学听课情况进行反馈,教学副院长负责对全院本学期教学运 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与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8.课程考试环节, 各系部负责人把好课程考核关, 就课程考 核方式、考核内容是否能够支撑课程目标的评价进行审核;对课 程考核教学资料整理的规范性、课程达成分析持续改进部分的合 理性和针对性进行审核。

       9.课程负责人或任课教师有义务针对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反 馈意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教学中的不足,并有针对 性提出整改措施,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持续改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持续改进机制

       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改进育人机制包括教学管理整体 协同机制、校外专业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机制、校内专业毕业要求 和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课内教学环节持续改进机制和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 机制

 

评价结果收集

评价结果 

 

反馈渠道

持续改进责 任人

进效果

跟踪措

 

教学管理

 

学秘书

教学副 

院会议、 系部会议、 个别座谈

教学副 

 

 

 

见各

机制详

专业培养 

研人员

专业负责

会议、书 报告

专业负责

业要求

和培养体

 

研人员

 

专业负责

会议、书 报告

 

专业负责

课内教学

学秘书

分管教学副

会议、座谈

分管教学副

 

环节

 

 

教师教学 

学秘书

督导小 

会议、座 

 () 教学质量管理整体协同机制

       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持续改进效果有赖 于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需要对教学 活动进行制度性的定期自我评估和评价,以稳定、有效的机制不 断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增强了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依据认证持续改进的思想以及国内高校实践经验, 学院对现 有教学组织结构进行了梳理, 构成“三类别三层次”的教学管理 整体协同机制,具体如图 1 所示。三类别是教学运行类、教学评与督导类和专业/课程建设类;三层次为学院层、系部层和课 程群层。教学运行类的相关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各类教学任务   (含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 的规划 与制定,教学事务运行管理, 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 相关工作。教学评估与督导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各教学环节的监 督指导工作, 对有关教学及其管理方面的决策起评估、督导、咨 询和指导作用。专业/课程建设类主要负责本科专业的发展规划、 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审议审定工作,其中专业 负责人必须作为学院教指委成员。

1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教学管理整体协同机制

 ( 二) 校外专业培养 目标持续改进机制

       各专业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针对毕业 5 年左右毕业生的  问卷调查、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行业企业走访,行业及同行专家 座谈,专业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了解毕业生就业、 发展情况和变化,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基于此分析数据每隔两 年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达成性进行评价,形成专业培养目标调 查统计分析报告, 并针对反馈的不足和存在问题修订和完善培养 目标; 构建一个校外持续改进循环机制。评价形式和获取数据方 式如下:

1. 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

        2年组织一次针对毕业 5年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 查,从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及个人发展、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 否符合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是否满足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程度、对专业培养方案和模式满意度等方 面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专业毕业生能否较好胜 任岗位工作, 是否达成业务骨干水平, 是否具备满足社会和企业 期望的职业规范要求,是否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是否能够协调地处 理个人和团队关系, 是否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 进行培养达成性评价。

2.行业企业走访调查

       不定期利用假期到校友所涉及的行业企业进行走访, 参加行 业或行业协会的会议, 宣讲专业培养目标,了解行业企业用人要 求与需求,做好调研记录。

3.行业企业专家座谈

       各专业每 2年不少于 1 次有组织地邀请行业专家和同行专家 来校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体系进行论证,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 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 订改进, 并形成相关会议纪要。

4.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

       基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分析,行业企业走访和专 家来校座谈的反馈, 各专业组织骨干教师每 2 年定期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体系进行修订, 同时组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修 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进行论证,并形成相关会议纪要。

5.培养目标的修订

       根据学院教指委论证意见,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 并应用于 毕业要求和培养体系的修订;各专业一般 2 年一个周期进行论证 与小的修订,四年一次大的修订。

() 校内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1.完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根据毕业要求课程支撑矩 阵进行课程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进一步完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 评价机制,课程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2 年一次, 由专业负责人召集 课程负责人,对近学年所有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进行汇总, 填写课程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表;专业遴选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专业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小组,负责对收集各门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评 价,根据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完成毕业要求校内课程定量 评价。

       2.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每年 6 月由专业负责人依据专业毕 业要求指标点制定并优化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调查问卷,组织应届 毕业生进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问卷调查,组织骨干教师对调查结 果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调查报告。

       3.校内第三方评价。理论课程的评价第三方为后续课程任课 教师 若课程既有理论部分, 又有实践部分, 除后续课程任课教 师外, 实践部分任课教师作为理论部分课程的评价第三方;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中,带队教师和实践单位为评价方,学院教师 为评价第三方;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实践课程教师为理论课程的 评价第三方;毕业论文的评阅老师、答辩小组为评价第三方。

       4.行业企业专家评价。各专业每 2 年有组织地邀请企业和同 行专家来校对培养目标、以及培养体系进行一次论证, 听取行业 企业专家对专业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并形成相关 会议纪要。

       5.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改进。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小组对毕 业要求校内课程定量评价、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和企业行业 专家评价进行分析, 提出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的整改方案。

       首先由专业负责人召集课程负责人,根据整改方案的建议, 对毕业要求及分解进行修订,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毕业要求课程 支撑矩阵,指导教师修订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支撑指标点相符, 教学内容能够支撑教学目标,教学安排和方法能保证学生可达成 教学目标,课程考核方式合理可行且能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基 于此构建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的闭环持续改进机制。

() 课内教学环节持续改进机制

       1.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学院根据学校相关规定, 结合学院特点, 制定了涉及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 ) 、考试命题、阅卷、教学资料整理等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或规定,实施课程教学任务确认制度, 各专业需利用教研活动对 全体教师进行宣讲,确保各项教学环节达到相应质量要求。

       2.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监控机制。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是整个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中最核心的部分, 主要包括对师资配备、 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材选用和建设、课堂教学、实验 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 、考核方式等环节的监控

       师资配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材选用和建设的 监控主要依托学校期中教学检查来进行,各专业根据检查结果整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 、 考核方式等环节的监控,则采取学校督导听课与教学资料及检查、 学院督导听课与教学资料及检查、院系领导听课、学生评教等 式,持续实施检查、监督和评估 检查结果每学期集中通过学院 组织的教学质量反馈会进行反馈, 促进本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构建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院构建“学生评价— 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督导评价(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质量监 控与评估中心) —第三方评价”五方评价体系,“多方评价”达 到持续改进,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

       4.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流程。各专业结合学院制定的课程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图 2) ,在学院组织的评价、反馈 基础上指导教师做好课程教学改进工作。

 图 2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 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改进机制

       1.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育学院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 展分别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素养、 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训举措。

       2.学院制定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支持教师发展 暂行办法》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赴海外访学、研 修或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任教师水平。大力支持专任教师 深入中学等基础教育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合作交流, 不断提高自 身实践技能。

3.落实教师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各项工作,通过校院督导、 领导听课反馈与指导, 教师自身的总结与改进,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四、其他说明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院负责解释。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2022.4.18院教4号)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20224月18

版权所有 © JN江南官方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