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 身教重于言教,才高还需德高
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
近三年来持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堂环境与结构、师生角色与关系、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与策略等发生了变革,学生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明显增强,有效地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理念: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教学目标: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和工程案例的穿插引进,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三者并重与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难点突出,内容体系设计科学;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资源涵盖所有知识点,具备微课教学、微视频、作业、测验、讨论、考试等完整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供给,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考核方式:线上线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机结合,形成了向“知识、能力、素质”转化的多元化、多层级、多形式的综合评价方式。从重视学习成绩向重视学习效果转变,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记忆,强化了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学成果显著。所讲授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校优质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6-2017学年度“课堂教学十佳”;连续3个学年获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在研1项、校级教改项目在研3项;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
指导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指导学生学术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指导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项目4项;指导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