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1.专业定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为基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建设需要,面向工程科学与工程实践,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发展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形成分层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全国、适应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培养具备人文精神、扎实知识、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以及广阔视野的较强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2.培养目标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产业需要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加强数学、力学、工程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践训练,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责任感教育,构建应用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需要、专业特色明显、服务社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土建类工程师基本实践训练、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城市地下工程3个方向。课内教学集中安排在第1-7学期,学生在第8学期将进行毕业设计。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课内最低学分137(建筑工程方向)、138.5(道路与桥梁方向)、139(城市地下工程方向);集中实践教学34周(建筑工程方向)、36周(道路与桥梁方向)、35(城市地下工程方向);拓展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实验仪器操作、现场实习等方式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课程体系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综合素质公共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具有结构设计、编制施工组织、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除学习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结构、混凝土与砖石结构、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土力学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建筑结构CAD、抗震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经济与管理、建筑监理、基础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交通规划、公路勘测设计、道路CAD、路基路面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结构检验实验、土木工程测量实验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单层厂房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实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及交通工程实习、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施工与组织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可在交通、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道路、桥梁的结构设计、施工与组织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
5.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42人,教授(含教高)占比21.4%,博士占比97.6%,海外留学人员占比26.2%。学科和教学骨干教师分别来自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香港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土木交通教学团队和土木建筑创新实践教学团队两个广东省示范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学科为土木工程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及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
6.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的土木建筑实验教学中心为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配置了专业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实验用房面积为4325m2,其中学生创新实验室125 m2,专业实验室面积1700 m2,专业仪器设备400余台(套),设备价值6832余万元。本专业有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个,校企联合设计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1个,与地方龙头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实习基地20余个。
7.特色教学
实践性强: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占比高,专业实践类课程大多依托实际土木工程背景开展教学。学生的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都安排在实践教学基地,有效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交叉性强:与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学科交叉,符合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嵌入建筑节能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以及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
前瞻性强:土木工程专业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基建发展专业,随着未来土木工程问题复杂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开设BIM信息化和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型课程。
8.第二课堂
土木工程专业下属的土木工作室为广东省优秀社团,连续举办十届结构模型大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全国结构模型大赛中荣获过一等奖、广东省结构模型大赛中获得过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此外,还有种类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互联网+、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各种竞赛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土木系教师与地方紧密结合,开展大量科研工作,土木专业的本科生本科阶段即可进入教师团队参与科研。
9.就业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位始终居学校前列,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高。培养的学生90%以上在珠三角地区的专业对口单位,主要在建筑结构、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建筑行业从事设计、施工、造价、监理和检测等相关工作。
院企联合设计研究中心
西藏墨脱果果塘施工现场
混凝土基础工程课实习
实验室开展足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