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专业定位
交通工程响应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发展需求,立足佛山新一线城市,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大数据和轨道交通等研究与教学体系建设,促进交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人文精神、扎实知识、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以及广阔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佛山新一线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需要,面向未来交通问题复杂化、交通技术智能化、交通行业专业化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综合知识、专业能力、健全人格”协调发展为基础,培养具备人文精神、扎实知识、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3.培养规格
本科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标准性: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交通运输类补充标准后制定,充分满足国标、行标及学校办学定位要求。
实践性:“将教学设立在道路、将作业布置在现场、将考核体现在实操”,专业实践类课程大多依托实际交通背景开展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占比高,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前瞻性:结合交通科技发展趋势,开设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交通等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
4.课程体系
交通工程的课程体系包含通识课程、专业类知识、实践教学三个方面。
主修课程:交通系统分析、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交通规划及仿真应用、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等。
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交通调查实习、交通设计实习、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实习、城市道路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课程设计等。
5.师资队伍
交通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国务院特色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高级职称占比50%,博士学位占比75%,青年教师占比83.3%,具有工程行业背景专业的教师占比83.6%。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除交通工程外,还涵盖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城市规划等专业,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发展需要。
6.教学条件
交通工程专业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设备,包括智能交通实验室、交通规划实验室、交通仿真实验室和交通安全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4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400多万元。与交通运输局政府部门、广东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等交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目前有15个校外实践基地,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产业学院和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
7.特色教学
实践性强: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占比高,专业实践类课程大多依托实际交通背景开展教学。
前瞻性强:瞄准未来交通问题复杂化、交通技术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开设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类新型课程。
需求强劲:政府管理、行业应用等急需大量交通专门类人才。
8.第二课堂
种类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互联网+、全国交通科技大赛、学术基金、开放基金等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推荐学生去本地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9.就业前景
近3年考研录取或出国读研11人。培养学生90%以上在珠三角地区的专业对口单位,主要就业方向: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科研院所从事交通规划、设计等工作;交通运营管理企业从事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建设单位从事业主、施工、监理和检测等工作。
图1 “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图2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
图3 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赴广州机场高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