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迎接第五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十[五年发展回眸] 协同构建开放式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多措并举培养精于实践勇于创新利于就业的应用型人才

发表时间:2018-08-28

编者按: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促进高建,以高建带动全面,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和人才队伍、科研和服务地方、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为迎接即将召开的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我们策划推出系列巡礼报道,集中回眸五年来学校发展路,展示五年来学校新成就,鼓舞佛科院师生员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不换频道,不遗余力,不辱使命,为建成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继续奋斗。本期推出系列报道之十:《协同构建开放式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多措并举培养精于实践勇于创新利于就业的应用型人才》。

协同构建开放式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多措并举培养精于实践勇于创新利于就业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党委书记曾峥教授(左)参加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近年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跨界融合、协同共享,积极探索开放式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先后获评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教育部“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科技部“校企合作好案例”、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一、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


近三年学校就业率、就业薪酬、就业质量对比图

一是紧咬“就业质量提升五年规划”不放松。学校着力实施“优才”培育工程、“优岗”拓展工程、“职业人”锻造工程、“五星”服务工程、“就业创业+互联网”工程,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创业质量,于2017年获“金湾杯”第七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1项以及“优秀高校组织奖”。近年来学校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2017年学校就业率(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三名)、就业薪酬、就业质量创历史新高。二是广拓渠道促进适岗就业。近年来学校主动拓展优质就业市场,积极组织校内大型综合性招聘会、“精英招聘会、优质企业宣讲会,开展了“百企进校园”系列活动,基本实现人岗匹配1:11;加强与珠江电缆、群志光电、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在人才对接、科研创新、成果落地方面的合作。三是大力提升职业竞争力与就业适应性学校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常态化为导向,以“企业储备人才班”(目前共开展11个)持续化为抓手,直面社会需求,扎实做好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工作。

        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让学生“勇敢想、大胆干、不畏艰”


我校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中6 个项目共获3687 万元的投资意向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孕育创业能力。学校构建起“贯通式”开设创业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学分共8学分,包括理论5.5学分、课外0.5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超过2学分时,超出部分的学分可置换其他学分,同时结合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将双创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拓宽双创教育学分获得途径;编写了2本特色鲜明、案例丰富、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就业创业教育教材。近年来学校创业率均高于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2017年为1.39%,远高于全省0.38%水平。二是组建稳定、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打造校内与校外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库191人,实现多层次、联动式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交流碰撞、合作研发、落地孵化、职业指导等活动。三是以赛促学成果喜人。学校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以强化“实战育人”的理念与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为手段,重点扶持参赛获奖项目和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落地,鼓励学生在“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下实现学中干、干中学。三年来共获“互联网+”大赛国赛铜奖3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4项、优秀高校组织奖2项以及3000万元投融资。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中有六个项目获融资额3500多万元。


         三、筑牢协同育人工作阵地,让学生“沐阳光、滋雨露、避风暴”


学校荣获科技部创新创业促进会2017年度“校企合作好案例”奖



学校党委书记曾峥教授(一排中)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协议签约仪式

一是“高校+”就业创业机制基本确定。学校整合校内外就业创业教育资源,开放合作,逐步构建起“高校+政府、行企、园区、国际、高校”多极联动的双创支持体系,协同推进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促进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携手校政行园企等多方资源开展活动六百余场,大大促进和调动了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1+N”基地建设效果显著。学校以聚焦产业、服务产业、贴近产业为引领,构建“校内总部基地+专业园区孵化加速器”(即“1+N”)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新模式,成效显著,荣获科技部创新创业促进会2017年度“校企合作好案例”奖,成为全国十二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共培育了200余个创业项目,其中110个已正式注册,共获得政府扶持资金300多万元,获得风险投资意向超6600万元,培育了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1家、500万元的2家,400万元的2家,300万元的2家,100-200万元的企业13家。三是“创客支行”筑强资金保障。学校与佛山农商银行合作,共建“创客支行”,打造了一款基于解决初创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扶持之前的零抵押 “创业贷”和一款基于解决创业项目获得“天使轮”之前的低门槛“校企贷”,破解了创业项目关键时期资金缺乏的难题,有效提升了创业成功率。四是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学校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单位指导下,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佛山市政府等官方知名机构及知名高校支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通过不断推进粤港澳三地在科技金融、园区拓展、创新创业服务、公共技术平台、国际合作、理论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构建一个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跨代际对话和行动平台。目前中心已协助完成教育部在港澳地区的“互联网+”大赛宣讲活动。

        四、提升就业创业精准服务,让学生“用其便、享其利、圆其梦”


学校广泛推广“直播+”就业创业新模式

一是广泛推广“直播+”就业创业新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就业创业活动的现场直播,实现供需信息匹配和对接的精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服务的精准、高校个性化指导服务的精准以及主要工作业务内容传播的精准,吸引了十万多人次点播。二是重点帮扶领域保障有力。学校创新打造“三位一体”(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就业创业)的帮困助困精准体系,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精准帮扶,建立困难毕业生群体信息数据库,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开设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营6个,有效提高就业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学院  宣传部)

邮编:528225

地址:江湾校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江湾一路18号

          仙溪校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33号

          河滨校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河滨路5号

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JN江南官微

  • JN江南视频号

  • JN江南南方号

  • JN江南强国号

  • JN江南易班

  • JN江南青年

  •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

  • 数字校园

  • 电子邮件

  • 图书馆

  • 欢迎投稿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