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JN江南官方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首页 校级文件 正文


佛科院设备〔2018〕6号《校级虚拟仿真中心管理办法》

1561902862(1)

附件

校级虚拟仿真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的要求,为推进我校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及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规范和加强我校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校级虚拟仿真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第三条 校级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培养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信息化。

第二章  建设任务和内容

第四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第五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第六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充分体现我校学科专业优势,系统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优质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

第七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应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实验教学资源管理高效,能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满足我校多学科、多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

第八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的核心骨干人员要求相对稳定,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第九条  校级虚拟仿真中心应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保障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第三章  评审要求与方法

第十条  评审方法:按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工作的总体部署,校级虚拟仿真中心由二级学院先行建设并选优推荐,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专家评审、认定。

第十一条  评审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主体一般应是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和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中心。

第十二条  申报校级虚拟仿真中心,应具有一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基础,具备网上开放教学、开放管理的条件,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团队和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书》;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情况视频材料。应包含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设备与环境全貌、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操作界面和功能界面等内容,反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应用和共享的基本情况;

3)网站建设。网站应图文并茂地反映出中心环境全貌,教学队伍、基本设备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突出成果、共享和应用情况等内容。网站同时应开辟专栏,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请书、视频展示材料等信息。

第十四条  评审方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审采用现场考察和答辩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五条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

1.学校负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评审、认定工作。

2.二级学院负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

第十六条  评估和验收:校级虚拟仿真中心每4年复审一次,对不合格者将取消“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称号。

附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审指标体系



附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校级虚拟仿真中心评审指标体系

遴选要求

主要内容

分值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a)       教学资源的必要性、适用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丰富程度;

b)       真实实验无法开展或高危险的实验教学资源;或大型、综合的虚拟实训资源;或模拟真实实验教学中成本高、资源(包括能源和试验原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实验教学资源;其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c)        可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虚拟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

d)       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可行性。

20

2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a)       科研设备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b)       科研成果拓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范围、丰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

c)       科研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

10

3 校企合作

a)       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和成果;

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办法的可操作性。

10

4 资源共享

a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状况;

b 进一步实现开放共享的计划与安排。

15

实验教学队伍

1 教师水平与实验教学水平

a)       中心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高;

b)       教学能力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5

2 队伍结构与素质

a)       学科专业教师与信息技术研发人员配置合理;

b)       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c)       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的专职队伍;

d)       有企业背景的人员参与教学中心建设。

5

管理与共享平台

1 校园网络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水平

a)       有大型存储设备,能够保障网络应用;

b)       校园门户网站对校内外公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链接等相关服务;

c)       具有信息发布、数据收集分析、互动交流、成绩评定、成果展示等功能。

5

2网络管理与安全

a)       有用户身份管理、认证和计费管理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和权限等级识别;

b)       具有网络防病毒、信息过滤和入侵检测功能,实现网络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

5

条件保障

1基础条件与管理规范

a)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条件符合教学要求;

b)       有教学中心专职队伍的管理规范;

c)       有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d)       有设备运行、维护、更新和管理的相关规范。

8

2资金保障

有持续稳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经费。

7

特色与创新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特色与创新。

10

合计

 100

备注:得分≥80为合格,80>得分≥60为整改,得分<60为不合格。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