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不忘初心,以身作则;不遗余力,教书育人
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
1. 以高质量第一堂课为开端,树立学生学好结构力学的信心
在结构力学的第一节课,我们以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画家徐渭的一个关于读书的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读书的境界“读厚、读薄、读活、读破、读美”以及工程事故案例作为开场,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结构力学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同时给学生将讲授结构力学学习方法(九之公式、学结力三字经),以此打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恐惧心理,并树立学好结构力学的信心。
2. 以教书育人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与结构力学知识点及其相关名人的故事和名言,传播正能量,开展做事做人的教育。如在讲授图乘法的应用条件时,针对不少同学只关心公式的使用而对公式推导不关心的状态,给大家讲曾参在《大学》所说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的道理。
3. 以工程和生活为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针对课程相关知识点,将工程案例和现实生活案例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静定梁的过程中,提出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如“大象过桥的策略””和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喝”问题,要求学生用结构力学方法解决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根据该章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开展思考,加深对该章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4. 以十八般“兵器”武装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上,为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印象和理解,在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将口诀、对联、楼梯诗、谜语、唐诗、典故、成语、忠告、感悟等引入课堂。如,在讲结构稳定问题时,通过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提出的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的谜底,深化大家对稳定概念的理解。
5. 以专业认证的核心能力指标为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针对土木工程IEET专业认证核心能力的达成度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各章的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进行力学分析,提高学生工程问题分析的能力。此外,通过相关知识点的高度凝练,给出了科学研究的七大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6. 以速课网为平台,开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实践
依托速课网,专门制作了一批结构力学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测试等)。从16土木的结构力学2课程教学起,基于上述资源开展了移动端的辅助教学实践。在17土木的结构力学1、2的教学中,挑选相对较易的四个知识点开展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试点,总体效果良好,为18级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积累了经验。
7. 以结构模型大赛为抓手,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为组委会主任,于13年开始至今在校内举办了8届结构力学的第二课堂活动“结构模型大赛”,特别是近两年的大赛,参赛专业达7个,两届参赛学生共1000多人,还吸引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等5支广州高校代表队参加。该大赛已成为学校年度大学生科技节中的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2015年以来,以第1完成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次,连续5年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获包括特等奖在内的奖励13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4项,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7篇,编写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