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医学部 school of medicine
1 2 3 4 5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她们是弛援武汉抗疫战线上中流砥柱的“提灯女神”

发布时间:2020-02-24

她们是弛援武汉抗疫战线上中流砥柱的“提灯女神”

——我校口腔医学院护理专业校友奋战在湖北抗疫最前线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过社交媒体转发了一条新华社视频故事“护士妈妈”。谭德塞写道:“医卫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承受着最大的压力,这段感人的视频展现护士拯救生命的爱与力。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团结一致”。

新华社视频“护士妈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安徽一个家庭的成人均因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治疗,已是密切接触者的一婴一幼无人照料。当地医院6名护士担当“临时妈妈”,给孩子冲奶粉、换尿片、洗澡、洗衣服……像妈妈一样。

 

护理专业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她与现代医学面对灾难、瘟疫、战争生命支持和救治密不可分,就注定了从事这个职业工作者的责无旁贷!

当前,在全国医疗抗疫战线上,无数拥有一身本领舍己救人、中流砥柱的“提灯女神”,她们用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守护着各地人民的健康,重温着“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精神。他们是勇敢的天使,更是坚定的战士。

在我省支援武汉战疫一线的各批次医疗队中,有35名护理天使是我校校友,她们在武汉危情时刻,成了钢铁战士。他们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爱在左,同情在右——美丽天使在武汉

佛山市一医院感染科郑静贤(99高护班)

作为护理组长,主管护师,中共党员。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科室的年轻人都亲切的称呼她为“贤姐姐”。工作18年,拥有丰富的传染病护理经验,是科室的技术骨干。凭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默默奉献、尽职尽责,工作认真负责,技术过硬,始终把医院及科室工作放到第一位,坚守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得到患者及同事的肯定与好评。

 

IMG_256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驰援湖北。家人的支持,让她义无反顾,逆行而上,无怨无悔。她说:国家有需要,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不但获得了医院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没有后顾之忧,我相信以自己多年的传染病护理经验,一定能够胜任这次任务。

感染科的同事听说她要去驰援湖北,纷纷为她点赞,嘱咐她一定要注意安全,早日平安归来,同事梁敏锋博士还专门为她做诗送行。科室主任、护长连夜精心收拾行李。静贤说:“谢谢科室的姐妹们,我觉得十分感动。本来科室的任务就重,现在我走了,科室的压力更大。同事们也辛苦了!我会保护好自己,等我平安回来,再和你们团聚畅谈。”

来到武汉,她作为支援医疗队中的中坚力量,技术灵魂。她用心把自己的防护知识及病人护理实践经验传授给队友们,使每个队员都培训过关,保证她们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救援更多的人。雪白的战衣,也挡不住她的美,她坚毅的目光,透射着必胜的光芒,她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我在武汉的第一个夜班

佛山市二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芳玲(06护本1219日记

 

 

凌晨1:50,刚刚才合上的双眼再次打开,迅速穿戴衣物完毕,赶紧塞了一个小面包入口,水是不敢喝的,酸奶都只能喝两口,毕竟膀胱的容量有限,2:15下到酒店大堂,赶紧微信其他两个搭班的小伙伴,2:30准时坐上摆渡车,我们的夜班生活开始了!

我和春玲已经没有第一次上班时因对所有未知事物的紧张感了,代替的是已经调整好的平常心态,啊耀是第一个班,平静的表面下有一颗紧张的心,但不表露出来,怕影响队友,真是暖心!

3:00准时到达武汉市第一医院,凌晨的医院没有白天那么喧嚣,但是在二楼的进舱处还是有挺多准备上夜班的医生护士正在有条不紊的排着队!防护装置的穿戴还是那么繁琐,但是安全起见,我们都不敢怠慢,三个人互相协助相互检查,因为第一次上班时护目镜刚戴上马上就起雾了,今天顺德医院的姑娘们教我用洗手液涂在护目镜上,希望能起作用,毕竟一会是要给病人抽血的。

3:45分终于穿戴完毕,上到感染13区,跟上一班的姑娘交接班完毕,开始今晚的病房巡视,病情熟悉,跟定点的护士学习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准备好今晚的所有治疗:测体温,测血氧饱和度,测血压,核对明天要做的核酸检测的信息,核对一会要做的抽血病人信息,这时已经5:20,期间啊耀去巡了一下病房,因为是第一次上班,很快就有缺氧的表现,赶紧让他坐下来调整呼吸。5:40,开始给病人抽血,戴着护目镜,血管在哪里都要找一会才找到,戴着三层手套,别问我血管的条件怎么样,触摸完全没有感觉,能找到就不错了,所幸队友们都棒棒哒,只有一个病人年老,血管条件不好,最后只能抽动脉血,还好这项工作都完成了。兵分两路,这边抽血,那边开始给病人量体温测血氧测血压,一整个病房走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赶紧做好电脑记录,派人下去领取早餐,分发早餐,又一圈病房走下来,我们都开始出现气喘,赶紧休息一下,开始给病人打开水,所幸8:00还是完成我们的所有工作,迎来了接班的人员!交接班,脱防护服,出舱,手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脱掉N95后在脸上看到那条白色的压痕,在脸上、脖子上、衣服上喷满酒精,这才感觉到我的夜班终于完成了!回到酒店已经10:15,半个小时冲完凉,下去吃个早午饭,11:00”晚安”!

对于这个病毒,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我们又希望能做更多,将这些可怜的人,从死亡边缘上拉回来!直到昨天看到一位患者去世,才深感无奈,我们做了医疗护理的干预,心理的干预,已尽人事,但听天命,生命太脆弱了!待这场战役结束后,必定要好好拥抱身边的人!

 

提笔壮志等待组织考验——一封来自战“疫”前线的入党申请书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赖鹏(14护本2班)

 

“想要入党的迫切和坚定,源自这些天我在抗疫一线的经历……身边的党员同志们主动担当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抗击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也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这是一封来自我院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急诊科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线写下的入党申请书。

在短短千余字的篇幅中,赖鹏表达了想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强烈愿望,更有“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奋力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在“火线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申请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诠释着作为“妇幼人”的责任与担当,时刻准备着接受党组织的检验和考察。

大年初四晚上,赖鹏随第二批广东医疗队逆行武汉。“非典时你守护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年26岁的赖鹏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一名90后护士,也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援鄂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有血透室、CCU工作经历的一名男护士,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工作中,他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应急反应能力强,表现出色,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同事们的普遍好评。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赖鹏正在读小学,对于当年的情景他感触颇深,从此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要做一名医护人员,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当医院通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时,他主动报名,随队出征。“我还没结婚,没顾虑,父母也都很理解和支持。从实习到工作,每个科室都是让最好的老师来调教我,我肯定会青出于蓝的。”这个小伙子谈起初衷平淡而充满自信。

就这样,赖鹏成为广东省支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一员
,后被分到汉口医院的一个病区工作。虽然医疗队员们已经抓紧每一个间隙反复练习操作,但是到了病房还会遇到不少“小状况”,穿着防护服和护目镜,冷热交替镜面上出现的雾气模糊,还不能用手擦碰,只能斜着通过旁边未起雾的边缘看着操作。同时戴着三层手套,手几乎没有任何触觉,手套的弹性让穿刺难度增大,幸亏有急诊科和CCU的工作经验,赖鹏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并未受到影响。还记得,病区40床一个患有老年痴呆年过七旬的感染者,非常不配合治疗,受老年斑的影响,穿刺时候根本找不到血管,同搭班的战友们看了很久都不敢下针,赖鹏过去一看,摸了摸解剖位置一针就打上了。从此在病区了赖鹏多了一个外号,大家都叫他“赖一针”、“来一针”。赖鹏笑着说,“在这个非常时期,我入党的目的就是像这样全心全意救治我手上的每一位病人”。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最前沿阵地上,赖鹏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听到“关键岗位,党员顶上”“我是党员,我先上”这些共产党员面对疫情最响亮的回应。这让赖鹏更加坚定了在武汉疫区的战场上勇挑重担、勇当尖兵打头阵的决心,深夜里,赖鹏顾不上休息,坐在书桌前,亲手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希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像众多共产党员一样,许下了“我无私奉献,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冲锋陷阵”的铿锵誓言。

赖鹏表示,自己一定会服从指挥、尽己所能,帮助武汉尽早战胜疫情。在武汉期间,自己也会将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单位党组织汇报。赖鹏说,他和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目标:打赢阻击战,迎接春暖花开!

 

每次进病房,听到老奶奶说谢谢,心里都暖暖的

时间:2020217

地点: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人: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ICU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叶丽娟(96护2班)

 

全副武装的叶丽娟在值夜班。通讯员供图

这是我来到武汉上的第一个夜班,也是第一次在凌晨四点上班。

一层一层穿戴好防护用品后,我和队员们来到病区,通过交接班了解到整个病区70张床,我们负责35张病床。这35个病人中,有十个是病危的,其余全是病重的,病人大都在五六十岁以上。

因为第一次到病区,我对病房环境、物品放置、信息系统等一点也不熟,所以我把每个抽屉柜子都打开看了个遍,然后登录信息系统学习如何使用,查看病人需要做的治疗和观察要点等。

忙忙碌碌过了两个半小时,突然有一位同事呼吸开始急促,她大口地呼吸着,对我说:“头好晕,呼吸困难。”我赶紧叫她先坐一会儿,休息一下,然后我马上又去帮病人测血压了。有20多个病人需要测血压,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动十分缓慢,足足测了一个小时,而此时的护目镜上也布满了水蒸气,核对治疗单上面的名字时看得好困难。

经过一夜对病人的了解,我发现有些病人心态很好,经常对我们表示感谢。例如有一位85岁的老奶奶,每进去一次,她都要对我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呀,如果不是你们医护人员,我的命都没有啦!质朴的感激话语让人感动。

早上610分,在我测量生命体征的过程中,一床告病危的大叔对我说:护士,我好难受,可能低血糖了。大叔全身冒汗、手抖不停、呼吸急促,我都能感觉到他的紧张情绪。我赶紧安抚他,让他放松,一边说着很快会好的,一边给他固定好吸氧管。测了血糖,结果是正常范围偏低的数值。随后,我取了一包葡萄糖水给他喝,过了15分钟左右,大叔的症状缓解了不少,呼吸也平顺了。

今天还有一个需要吸氧的男病人令我印象深刻。我走到病人床边时,发现他没有在吸氧,我问他:您为什么不吸氧呢?他说:这吸氧管什么用啊?住了这么多天,也不见好。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很不稳定。我连忙安抚他说:吸氧太有用了,您看不吸氧的话血氧饱和度只有93%,您吸氧以后血氧饱和度马上升到96%97%100%了。而且,给您看病的医护人员都是从广东佛山来的精英,相信我们,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经过劝导,病人乖乖地吸上了氧气。

这一夜很快就过去了,忙碌而充实。

 

让患者早日康复,是我们全体队员的心声

黄健仪(11护本1班)

 

近日,三水赴湖北医疗队的护士黄健仪用文字记录了,她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进入隔离重症病区工作的一天,她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让他们早日康复出院。这是三水驰援湖北医疗队全体22名队员的心声。“

2月17日,武汉天气晴朗,当天16:00,三水医疗队黄健仪也正式武汉市第一医院进入隔离重症病区。黄健仪说,印象最深的是,除了穿脱防护服是硬核,必须熟练掌握,人人过关,手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下来要洗手的次数已经估算。

作为护士,黄健仪除了做一些治疗,还要给患者喂饭、喂粥、喂水、喂药,这些看起来简单的生活护理,其间的风险却很大,因为这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很多都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呛咳,护理人员和患者面对面接触,感染的风险很大。所以他们都很耐心地安慰患者,指导他们慢慢进行。还有患者的大小便,要经过充分消毒才可以丢弃。

一开始,三水医疗队的队员们还会担心因为语言不同会产生距离感,意外的是,武汉人说的方言,大家一听都懂,这着实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黄健仪说,她还记得第一天上班的场景,下午四点的班,交接完班,护士姑娘就会把患者的饭拿上来,分给每个患者,后来发口服药时,患者高兴地对她们说:“你们佛山来了就是好,五点多一点我们就可以吃饭了,之前我们七八点饭还没到呢!”。我们就回复阿姨:“因为患者较多,很多患者病情比较重,有时候比较忙,我们医护人员会尽量让大家早点吃上饭的。我们佛山医疗队刚刚接管病区,目前还在交接、熟悉阶段,有什么不足之处,请您多多提意见,多多谅解。

“特别感动的是病人对我们好热情、好客气,虽然被感染了,但他们态度都很积极。我们给每个病人送饭,他们都会说感谢你们,辛苦你们了……”。黄健仪说,“病区患者很尊重我们的工作,对我们这些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很感激。对他们来说,我们是勇士、是战士,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死扶伤的。我们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过程中,他们都会主动让我们快点离开病房,希望减少我们在病房逗留的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这些小细节都让我们感到暖心和欣慰。”

 

进入ICU工作到凌晨

广东同江医院ICU护士梁常香(00级护理)

 

 

29

我第一次上班,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我主要负责看管两名老年重症患者。除了ICU专科护理,如气插护理、深静脉护理等工作,我还需要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以及准点治疗、患者病情观察、护理文书等。 当我穿上防护服工作了两小时后,防护镜面上起了白茫茫的雾气,胸口闷,汗水直流;四小时后,鼻梁刺痛,真的有走出去脱掉所有束缚的冲动。但见整个病区所有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大家不怕危险从五湖四海而来,为的就是早日战胜疫情,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投入工作中。

210

我从晚上8时工作到次日凌晨2时。这一天,我进入ICU工作。遵医嘱准点上治疗、记录生命体征、做好三查七对……我熟悉了整个工作流程。

当晚,病房内有一位女性患者胃管不容易置入,送进去就盘在口腔里,我建议使用导丝,一步步、慢慢地、轻轻地送进去,最后成功置入胃管,她高兴地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很开心。”  不久前协和医院一名护士刚生产完不久便到一线支援,这让我很触动,很佩服她们,疫情发生后,武汉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一线,我为他们点赞!这名新妈妈说,虽然舍不得三个月大的孩子,但患者更需要他们,“我休息了,我的同事会更辛苦,还好你们来了。” 我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抗“非”老兵身先士卒

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急诊科招丽华-92护3

作为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急诊科护理组的组长,急诊科护长招丽华17年前曾参与抗击“非典”,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必须要身先士卒,挺身向前,将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战友们”。同时,她也是护理组的“大家长”,她告诉自己“她们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我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孩子们,回来的时候大家还在一起。”

 

 

凤凰展翅又高飞,疫情当前,她们逆风而行,演绎本色

佛山市中医院外四科李志章(14护本2班)

 

 

逆行者有感

佛山医院口腔科护士长谭玉莲(03级高护班)213日临行前随笔

 

我是一名护士,一名普通的护士,跟大家一样,我很享受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需然有时要挨晚夜班、有时朝七晚七忙得忘了下班,脚上老茧定期刮;患者多时得走路都要侧身过,上个电梯还得深呼吸;可当患者出院时脸上的笑容,一声声谢谢,这时的我特满足;就这样在这繁忙而平静的工作中一干就已经过了二十八年。

突然一天“晴天霹雳”,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从武汉蔓延到全国,看到每天报道的统计数据,确诊多少、疑似多少、新增多少、死亡多少,让人人都生活在彷徨、恐惧之中;顷刻间,不见了车水马龙,不见了繁华景象,只剩下天天闭不出户,一天、两天、三天、、、艰难的熬着;这时我们的白衣逆流而上,一批、两批、三批、、、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战胜病魔、凯旋而归”!

当我院响应国家号召,召集自愿者到湖北去,我踊跃的报了名,有人问,你不怕吗?怕!那只是在脑海一闪而过,想想我们前面的战友,他们还在等着我们去接班,那么多的患者只有我们才能带去希望,救死扶伤,这是我们的天职,既然选择了一身白衣就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我很庆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丰衣足食,从没挨过饥、没挨过饿;现在国家有难,我愿意!愿意与我的战友一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俗话说“一人难挑千金担、众人能移一座山”相信祖国、相信党,一定会带领我们战胜这场战疫!再过一两个月就会还我繁华大中华、到时再约你广东喝早茶!

 

 

三水区首批驰援湖北人员出发

 

 

三水区中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彭丽贞(901班)、三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护士徐璐(14护理专升本)等4名医护人员是29日出发的三水首批驰援湖北的工作人员。从接到驰援的通知到出发,时间非常仓促,但她们没有丝毫退缩,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为抗击湖北疫情贡献力量。

到达湖北后,已经马上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接受严格的防控培训,接受一对一的考核,随时候命加入到战“疫”的最前线。目前,大家的精神状态良好、斗志昂扬。

 

高明区人民医院4名女将出征湖北

2020年291530分,还没来得及酝酿情绪,她们就已经踏上了飞往湖北的航班。

从凌晨0:10分接到报名紧急通知,到1245分启程出发,前后不过13小时。我院4名护理女将,果断、勇敢,直奔湖北,在最大的战场上,在最紧要的关头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严彩玲(右一)与呼吸内科主任徐小彭合影。

严彩玲,高明人民医院院呼吸内科护士长(932班),2014年被评为佛山市三八红旗手。昨夜,她一夜无眠,心中有紧张,更多的是激动,以至于打电话时牙齿不断打颤,她说,这是自己人生中第二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出发前,科主任徐小彭为她送上了一套珍贵的防护服。带着科室的祝福,看着旁边依依不舍的画面,她笑说:“我是四个人中最没牵挂的人,孩子都上大学了!”在前往佛山市集合的途中,严彩玲还不忘与科室人员交代工作事宜。

 

我等你回来就结婚

广东省湛江农恳中心医院曾连珠(07护本2班)

 

男朋友为医疗队队员曾连珠送别

临行前,31岁的曾连珠和男朋友紧紧相拥。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作为一名临床护士与入党积极分子,我志愿到湖北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封手写的请战书,让我们看到了曾连珠柔弱外表下的无畏与勇气。

“原本计划过完春节就领证结婚,疫情面前,唯有选择出征湖北。曾连珠说,一月份看到民政局说22日正常上班,正好我俩农历生日都是初二,觉得这个日子对我们来说很有纪念意义,就决定在这天领证,给我们的爱情实名。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势汹汹,我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她把自愿请战的消息告诉男朋友时,不舍与突然让他当场红了眼眶,但还是对她工作表示支持与配合。

万般不舍,依依惜别。曾连珠和男朋友的手牵手,传递着彼此的爱与祝福。等你平安回来,咱们找个好日子把结婚证领了,男朋友的一句话哭了她。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作为医务人员,这是她的职责所在。我和家人会全力支持她,等她归来。曾连珠的男朋友强忍着内心的不舍,送别恋人。

 

疫情面前,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无怨无悔、迅速投入战斗;“请命赴前线,家国都要安”,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他们主动请缨、与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只要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再苦再累也顶得住”,为了争夺宝贵的救治时间,他们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甚至尽可能减少吃饭、喝水……他们,以“白衣战士”的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美丽天使,新时代的“提灯女神”。

向征战武汉的最美逆行者们致敬!祈盼英雄们早日凯旋!

 

   

                                                    学校校友办

                                                         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

                                                    2020222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