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院概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的广东省第二医士学校,其历史可追寻到1924年由英国教会创立的佛山循道护士学校,历经广东省第二医士学校、佛山卫生学校、中山医学院佛山分院、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等的发展历程。2005年7月8日,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举办普通医学本科教育。2016年1月,医学院调整为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
学院行政部门设有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成教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践教学办公室、实验办公室。教学部门设有基础医学部、口腔医学系(与口腔医院“院系合一”)、药学系、医学检验系、康复医学系、护理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岭南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部门。开设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五个本科专业,在学校生1580人。
2、教学工作
(1)创新创业、订单培养、分类培养、学徒制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教学特色工作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第二届口腔创新创业班25人。
(2)完成专业调整,做好停招专业康复治疗学教师转型及学生培养工作。
(3)药学系成立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校外导师联合共建专业;基础医学部获得省级教研成果培育项目1项;医学检验系获学校教研成果培育1项。
(4)按期完成“创新强校—教学类项目”5项结题验收,在研13项进展顺利。按规定完成并通过验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
(5)获“全国医学院校医药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
(6)获第四批校级优质课程3门;获校级课程改革立项4项;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项目9项;省级教学教改项目获批立项3项。主持并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5篇。
(7)“十三五”国家级规划(职业教育类)教材副主编1人,编写特色教材5部;主编、参编“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本科类)教材6部。全院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优质教材比例为93.5%。
(8)完成本科289人招生任务,其中口腔医学94人,药学58人,医学检验技术56人,护理学81人。
3、实验室建设
(1)做好实验室资产清理和危险品的处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
(2)完成化学实验室改造、12号楼实验室护栏加固及外科实验室和康复实验室调整、装修。
(3)医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获校级示范中心。
(4)各类科研平台分类建设了核酸技术研究室、生物物理研究室、细胞培养室、常规病理研究室、药物分析室、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研发等功能实验室;
(5)按计划购置1260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教学仪器设备经费36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900万元。
4、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1)设立生物医学工程和口腔医学2个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下设系统生物医学、生物医学仪器与材料两大方向,口腔医学学科下设口腔医用设备与新材料、难治性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两个方向。
(2)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和口腔医学、广东省“基因编辑工程技术中心”、“口腔医学研究中心”、“岭南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医学技术转化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下设分子医学研究所、临床转化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和口腔医学研究所四大研究所。基因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先后邀请暨南大学姚新生院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叶青松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汪家宏博士等来校开展“佛山创新论坛”5期。
(4)建设和申报新型研发机构“分子生物工程研究院”,该院被正式批准为二类单位,已完成商标注册、网点域名注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5)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1项,全年获科研经费616.69万元,完成学校要求任务768万元的80%。发表科研论文46篇,其中核心9篇,SCI收录8篇;申请专利103项,其中35项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
(6)鼓励学院教师创办科技型生物医药企业7家。
(7)毕利军创新团队注册的广东体必康集团公司实现多项成果转化与多项产品的产业化,获得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团队”称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8)教师申请市级成果鉴定1项;合作开发高新技术合作产品1项。
5、师资队伍建设
(1)在编在职教职工108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50人,中级34人,初级4人;博士后2人,博士22人,硕士29人,本科及以下5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为28%。专任教师中有企业或医院经历的教师占33%;有国(境)外经历的教师访学占25%。
(2)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其中院士2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人,特聘专才2人,特聘青年研究员4名;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引进博士后1人,博士6人。外聘教师6人。
(3)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落实新教师导师制,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参加校外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青年教师专题教学工作坊”培训5人,参加医院临床与企业专业实践能力进修15人,脱产进修1人。
6、学生工作
(1)制定《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2016年学风建设月活动方案》,成立学风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学风建设,教学督导现场考察(含教务处抽查)学生上课出勤率全校排名第1。
(2)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49人,21人上国家最低录取线,目前录取16人。
(3)参加学校“挑战杯”项目13项,1项获得第三名;“大创”项目45项,其中省级推荐国家级1项,省级8项;申报学校学术基金42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省级生化实验技能操作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青春健康”项目代表学校申报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获批;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获省级优秀团队奖1项,获学校优秀团队奖1项,重点团队立项1项,一般团队立项1项;申报“攀登计划”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数2项。
(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26%,比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总体就业率计划达到为99%以上。毕业生月薪酬3922元;5人参与创业,创业比例为1.74%。
(5)与广东登特雪佛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口腔医学研究院和广东健康产业学院”,与广州怀仁国医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健康产业学院”,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合作为纽带,实现全方向合作。
7、党建工作
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班3期,学生申请入党占在校生数71%,学生党员88人。加强学生支部建设规范管理,对积极上进的同学重在培养;对预备党员重在监督,对考察期间出现有违纪情况或考试挂科等采用一票否决或延期转正。
8、成人教育工作
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护理学等本专科专业共招生445人。与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本专科共招生553人。
9、财务管理
针对工作量计酬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工作量计酬和分配方案;及时清理和梳理学院的办公资产;加强高建经费预算、规划、使用、管理和监督。
10、学术交流与外事交流
7月6日,成立药学专业校外专家指导委员会暨首届药学研讨会,来自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内高校、医院、食品药品检验所、药企等单位参加了研讨。
9月14日,举办专利挖掘学习班,邀请三环知识产权集团温旭教授主讲。
10月12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张继平教授应邀前来口腔医学院进行成果培育学术交流活动。
10月17日,举办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大数据教育及科研合作交流会,来自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专家及学者、佛山市卫计局领导、口腔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院领导出席了会议。
10月起与芬兰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办学,达成合作意向性框架协议。
李宏鸣、李霞、何振辉三位老师赴美国、澳大利亚高校进行为期3个月至半年的访问学习。
11、附属医院工作
(1)附属口腔医院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顺利完成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招录工作。
(2)医院口腔科入选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重点专科,牙周科和正畸科分别入选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3)完成口腔系和附属口腔医院“院系合一”,实现了口腔医学人才和学科、医疗和产业等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4)在建佛山市口腔医学院研究中心、口腔正畸学科技创新平台和3D打印金属材料智能制造中心等研究平台,获得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篇。
(5)累计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省级继续医学教学项目3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
(6)建设口腔医学产业学院,与10多家企业联合在智能制造和3D打印方面进行合作,实现医疗工科的交叉融合,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7)2016年11月,成立创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工作小组,参照三甲建制进一步完善口腔学科,将牙周粘膜病科分为牙周病科和口腔粘膜病科,将修复种植科分为口腔修复科和口腔种植科,着力打造专科品牌特色,推进三甲口腔专科医院建设。
(8)2016年全院年诊疗人数30万人次,全院年业务总近8000万元,当选佛山市医疗服务“最佳口碑单位”。
(9)参与的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其中封闭完成率和保留率等多项指标居全省首位,荣膺“优秀实施单位”。
(10)顺利完成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护士长任期届满考核和换届工作,对特殊敏感岗位进行轮岗,独立设置组织人事科和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