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形势下
我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76号)和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粤组通〔2011〕8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共青团的领导,以党的建设带领和推动团的建设,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现就我校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重要性。
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先锋突击队作用。在现阶段,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党的事业,密切联系青年群众,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党团之间的特殊政治关系和共同命运,决定了团的工作就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团建是党建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抓好团的建设。各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为党的队伍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是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2.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以带思想建设为根本,以带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带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通过强化党建工作,带动我校团的思想、组织、班子、队伍、作风建设和工作发展,不断优化团组织的工作条件,进一步增强党、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共青团的领导,造就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带头坚定信念、带头勤奋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弘扬新风,增强党、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3.目标任务。
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使我校团组织达到“五个好”(班子好、队伍好、活动好、制度好、保障好)的要求,即有一个政治素质高、深受团员青年信赖的好班子;有一支充满活力,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好队伍;有一批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好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健全规范的好制度;有促进工作开展的好保障。经过努力,逐步建立健全反映新时期高校特点的组织体系,构建创新发展能力更强、团员青年参与程度更高的组织运行机制,使我校团的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把团建作为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党建的过程中直接带领和推动团的建设,切实做到“三带”。
1.带团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1)从优选拔配备团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原则,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团干部队伍,把团干部配备和党组织优化班子结构、储备后备干部及选拔年轻干部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加大竞争性选拔团干部的力度,学校团委正、副书记在职最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班子成员中30周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名,女干部要有1名。新任职班子成员须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健全团干部协管机制,完善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学校党委在任免同级团委正、副书记时,须征求上级团组织意见,并邀请上一级团组织参加考察。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回避和监督等制度。
(2)加强团干部的教育管理。学校党委要按照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团干部的群众观、幸福观教育,指导推动团干部扎实开展“两进三同”(走进基层、走进青年,同劳动、同学习、同生活),帮助团的领导干部养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作风,查实情、说实话、干实事的作风,不求名、不计利、不争官的作风。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和团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大力加强团干部培训,把团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倡导开展团员读书等活动,深化“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加大对团支部书记的培训、指导、评优、宣传和推荐使用力度,发挥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强化团干部的培养锻炼。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有计划地做好团干部特别是校团委领导班子的培养输送工作,对于因任职年龄不再适合做团的工作的团干部,党组织及时安排转岗。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团干部的政治、工作待遇问题,校团委书记可列席校党委的有关会议,二级学院团委书记可列席二级学院党委的有关会议。
2.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1)强化基层基础。要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设置和独立运作,探索楼宇建团、网络建团、社团建团等覆盖模式,实现团的组织全覆盖。注重对网络虚拟青年社团的服务管理,积极探索网络建团的有效载体。
(2)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党委要为团组织开展工作给予最大支持,共享师资、场地、教材、资金等资源;要指导和支持团组织加强网络等新媒体阵地建设,帮助拓展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空间。
(3)强化作用发挥。学校党委要经常给团组织交任务、压担子、搭平台,为团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团组织要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第一线建功立业,在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在危急时刻、重大任务中,组织青年突击队、抢险队、志愿者等,冲锋在前、拼搏奉献。
3.带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党建带团建良好局面
(1)强化思想引领。各级党组织要对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切实指导和帮助,支持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原则上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要经过团组织推荐。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入党对象,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经过团员大会民主推荐、团支部同意、学院团委审批、学校团委备案等程序进行。党组织要做好推荐与发展学生党员的衔接工作。党委负责同志每年要为团员青年和团干部至少上一次党课或作一次形势报告,参加一次团的思想性、政治性活动。各级团组织要善于运用网络、手机、微博、视频等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年。以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等活动为载体,推进团组织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优秀团员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更广大的青年群体争当先进。
(2)创新活动载体。继续实施以“主题团日”为载体的日常思想教育,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定期发布教育主题,扎实开展“四进四信”“一学一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专项思想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大力推动校级“青马学院”、院级“青马学堂”、班级“青马小组”建设,加大团校骨干培养体系建设,对青马学员、学生骨干、志愿者骨干、社团骨干、支部书记培训以及专职团干培训全覆盖。
(3)服务学校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指导团组织围绕学校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把团的工作纳入到本单位的工作规划和目标管理中。党组织每年研究团的工作应不少于两次。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可吸收同级团组织负责人参加。全面提升基层党团员干部服务学校建设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
1.要把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委的议事日程和党建的总体规划。
学校党委会、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听取1次共青团工作,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建的总体格局当中。把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党委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2.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建立由党委组织部、党办、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人力资源处、教务处、科技处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处理“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听取汇报;组织部门要当好党委参谋、助手,负责牵头、协调、检查、督促;宣传部门负责做好舆论宣传;校团委负责调查研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3.要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考核制度。
把各级党、团组织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作为考核党、团领导班子实绩的内容。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党委组织部、校团委负责对下一级“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各级党、团组织要树立一批有时代意义和现实特点的“党建带团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我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佛科院党组〔2008〕5号文)废止,由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