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刘大海团队对外联合发表高水平文章 2022-04-16
3月5日,医学院刘大海教授与昆明理工大学李天晴教授、季维智院士团队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以长文形式联合发表论文BRN2 as a key gene drives the early primate telencephalon development,首次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存在第三类基因BRN2(基因序列保守),并在灵长类和啮齿类的RGCs中都表达,但通过表达的时空差异性而产生新功能,促进灵长类端脑皮层和腹侧神经节隆起RGCs的扩张。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灵长类和啮齿类的基因数目相近,然而,灵长类却具有高度进化和扩张的大脑。灵长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如何在不增加基因数目的前提下实现进化性扩张是脑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该研究不仅为灵长类的大脑发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机制,也提示了利用灵长类动物开展灵长类脑发育的重要性。刘大海教授为本文的并列第一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李天晴教授、牛昱宇教授和季维智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医学院刘大海教授团队2020年以来,共计发表SCI文章19篇。团队还积极拓宽合作渠道,通过与国内外一流实验室合作,近年来发表一系列高水平文章。刘大海教授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纳米研究所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联合发表1篇(2020,Oct),并以共同通讯作者于Top期刊Small(IF:13.3)联合发表一篇(2021,Jul);与安徽大学干细胞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合作,以共同通讯作者于Top期刊Food & Function(中科院一区)联合发表1篇(2021,Mar);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Jun)、Top期刊EMBO Journal(2020,Nov)分别联合发表1篇等。另外,刘大海教授领导的团队还在Top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IF:9.4)发表Phenylboronic acid-conjugat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for high loading and efficient delivery of curcumin(2021,Mar),在Colloids and Sru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中科院二区)发表Logic gate nanocarriers based on pH and ROS dual sensitive poly(orthoester-thioether) for enhanced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2021,Jun),以上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医学院汪军老师,通讯作者是刘大海。 (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