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松茯教授莅临我校建筑与规划学院作学术报告 2024-10-07 9月23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松茯教授应邀到我校建筑与规划学院仙溪校区教学楼C6-109作学术交流。刘松茯教授以“建筑:一切文化的容器——建筑与艺术的联姻”为题,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周红艺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洁珠、正处级组织员林国乾、建筑学系和风景园林系师生近200人参加了学术讲座。
刘松茯教授以“体合、貌合、神合”形象地概括了建筑与艺术“联姻”的三个阶段。首先讲述建筑与艺术的关系,从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技术与艺术等角度,论证建筑与艺术作品天然相通的艺术基因。 接着,刘教授以时间为线索,开展了建筑与艺术“联姻”关系的论述:首先是最初阶段——体合,讲述了在西方建筑产生之时,相伴而来的壁画与浮雕构成了二者之间的珠联璧合,建筑与艺术作品相伴而生,建筑与艺术形成了一种体合的联姻关系,建筑为艺术提供了主题,艺术提振了建筑的精神功能。其次是工业社会——貌合。工业化社会机械化大生产的建立,艺术的基本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的实用性加强,使得建筑与美术作品的关联性弱化。艺术上强调工业美与功能美。建筑上,形式随从功能。其三是美的嬗变——神合。现代艺术中美学范畴的扩大,当“丑”成为美学的研究范畴,艺术品与美便失去了必然联系。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创作了大量具有“否定性审美价值”的作品,使二者的联姻关系走向神合。 最后,参会师生围绕“建筑与艺术”主题,积极地向刘教授提问。刘教授从学术理论联系到现实问题,分别为在场师生一一作答,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本次学术讲座,刘松茯教授给师生们带来了他对于建筑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加深了师生对建筑史与艺术史的认知,开阔了他们在建筑作品创作、艺术作品创作中的视野,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刘松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9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副理事长,2013年起任建筑学专指委建筑历史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轮执主任,2011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2015年起任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工程方案审核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建筑史论、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当代西方建筑美学、近代建筑遗产与保护等。 稿件来源:建筑与规划学院 通讯员:陈晓枫、许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