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水动力过程的粤北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对钙迁移、沉积影响机制研究》, 2019年1月2日—6日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粤北岩溶研究团队在队长魏兴琥研究员的带领下,历时5天,完成了连江支流水边河流域78公里河段的全面考察,采集了英德市水边河流域及其干流支流的水样70多份,土样33个,顺利完成了粤北岩溶团队科研项目的数据采集以及实地考察英德市连江支流水边河流域及其干流支流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
1月2日下午2点半,团队成员一行10人(其中3名老师,7名学生)从学校江湾校区出发,下午5点左右到达位于英德市九龙镇石角村的水边河支流的源头采集土样。团队成员5天的野外考察中,围绕英德市水边河流域的岩背镇、黄花镇、九龙镇、浸潭镇、西牛镇、水边镇,观察水边河流域及其干流支流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采集相关的土样水样。
由于近期英德当地的天气多为小雨,加上秋冬季节下午6点左右天已全黑,这些都给野外考察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给项目组增添了诸多麻烦。尽管如此,考察队员们不畏艰难、不怕苦不怕累,每天起早贪黑,早上8点出发,晚上7点才回住地,常常中午2点才能吃上午饭。同学们通过参加野外考察,不仅加深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增长了不少课外的知识点。
本次考察是基于魏兴琥研究员的国基项目—-《基于水动力过程的粤北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对钙迁移、沉积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研究选择发源于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岩溶山区山地的连江北岸支流—-水边河为研究区域,岩溶山区灌丛梯田、岩溶盆地峰林灌丛、人工经济林、梯田、坡耕地、水田样地河溪流—支流—干流为主要监测点,以钙离子为主要分析指标,开展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土壤入渗水、泉眼出水口钙离子变化规律,分析人类活动对钙离子的影响机制。粤北岩溶岩溶团队每年元月和7月两次赴英德野外实地考察。
版权所有 © JN江南官方 粤ICP备05008830号-1 粤公安网备 44060402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