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环境与化工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学院简讯 > 正文


学院简讯

学院简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心潮文化队:深入潮汕,调研潮汕非遗现状

发布时间:2018-09-07

    为了对潮汕地区非遗文化保护开发情况和传播进行深入了解,寻求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的方法,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14名在读大学生组成、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林啟霞老师指导的三下乡队伍心潮文化队于20187月中下旬奔赴潮汕开展了为期14天对潮汕文化保护开发和传播情况的调研。

走进潮汕三市, 了解特色非遗文化

    714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心潮文化队来到位于潮州古城的牌坊街,对潮州刺绣和潮州木雕展开调研。团队一行人来到了一匠木雕工作室,发现工作室负责人陈标楠师傅正认真地雕刻鱼虾蟹篓。实践队一边认真地看着陈师傅雕刻,一边用相机记录潮州木雕的雕刻场景。雕刻结束,陈师傅整理完刀具,对我们讲起了潮州金漆木雕的代表蟹篓。陈师傅说到:“潮汕木雕能够在众多木雕流派中脱颖而出,也是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雕’,深浅的浮雕与通雕相结合,无论是剔透、镂空、多层次的雕刻都使之密而不乱。”当实践队问及“为什么您的工作室里蟹篓的作品最多”时,陈师傅笑了一下,回答道:“蟹篓其实是古代先人创造出来的智慧,是满载而归的寓意,也就是蟹篓装载了人们的希望,以及人们出海打捞之后篓里都装满了鱼和蟹这类有价值的海产品,属于大海对潮州人的馈赠。所以我们的古人就通过木雕把这些东西记载下来。如今,每到一个地方,如果见到这个蟹篓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我们潮州的东西,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代表性物件,我的工作室里也最多这种雕刻品。”听罢,团队就关于传承问题和陈标楠师傅探讨,陈师傅表示,目前愿意了解潮州木雕的青少年很多,但愿意传承的人就比较少,所以潮州木雕的传承目前面临很大的挑战。

    实践队怀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的激情,赴汕头市的汕头市潮乐传承保护中心(汕头潮乐团)与团长进行交谈。到底地点,潮乐团副团长许曼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分享了潮乐文化风采以及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作出的各方面努力。许老师在谈话中提到一点:“我们潮乐团目前是全公益组织,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也经常到各地帮扶基层潮乐团体。”团队成员与许老师交谈之后,又对潮乐团成员逐一访问。交谈结束之后,团队成员表示,此行收获颇丰。

    随后的时间,实践队前往揭阳的孙淑强狮艺武术馆。馆长孙淑强目前是青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在与团队交谈中提到:“青狮作为榕城唯一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受到大力地保护,各地也有许多演出让我们去表演,这样也算是一种弘扬我们青狮文化的体现。但是我们目前政府方面更多的是停留在政策方面上的支持,在资金资助方面仍欠缺,我们都是靠狮艺表演维持我们的发展。”听罢,团队成员也跟着孙馆长一起讨论了起来,孙淑强馆长表示,非遗的发展应当依附企业,而且非遗需与现代结合,所以武馆目前开辟了青狮文化旅游景区,邀请企业或者团体开展活动,活化青狮文化的发展。

深入基层,从基层了解非遗文化传播

在对各项非遗文化传承人交谈时期,我们也进行民众的访问,进一步了解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为了获取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团队分别在潮州古城景区和汕头、揭阳的普通居民区进行了相关的访问。

    团队采访了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各保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潮州古城的牌坊街,其中有一位学生在被访问中失望地说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们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导我们青少年去关注我们的非遗文化,但我们在校园里或者校园外都很少接触,即使我们很想去接触。”潮汕非遗文化是融入民众的血液之中的,木雕、潮绣、潮乐、狮舞等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部分人认为,潮汕的非遗文化在群众中认可度比较高,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而非遗要做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最好的方式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拓展人们对非遗的新认识,同时让非遗文化进校园,让青年一代接触非遗文化。

    如今,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强非遗保护,寻找非遗发展出路已然是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在潮汕的调研活动,团队队长表示,他们对非遗传承人、民众与非遗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而他们也将利用自身的能力让潮汕非遗文化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非遗文化。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