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环境与化工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2023-12-27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目标围绕珠三角循环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 资源循环利用原理、 基本实验技能、 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 结构、 性能、 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围绕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理论、 实验与实践教学、 科研创新训练三条主线,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循环行业发展需求, 掌握化学、 化工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基础知识, 具备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和良好科学与人文素养, 知识、 能力、 品格协调发展, 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领域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跨学科复合型、 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接受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 培养系统地识别、 分析与解决资源循环利用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 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 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2. 掌握全面扎实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

       4. 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

       5. 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 发现、 分析与解决资源循环利用问题的素质;

       6.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此外,还包括综合素质公共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则包括化工虚拟仿真实习、化工设计、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科研训练、以及毕业论文。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职工23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具有高级职称7人。拥有高层次人才4人,其中“钱江学者”1人、“515人才工程”1人和“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2人。教职工中7人具有在世界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如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皇家研究院、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海外经历。

       近5年来,本专业教职工在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新型功能化学品、新材料、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项目12项目,教研项目30项,总经费达1300余万元;通过省级鉴定科技成果2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6项;发表国际高档次期刊研究论文论文70多篇,获授权专利30余件。在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各类科技竞赛奖25项(省级以上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8项(国家级5项、省级10项)、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3项。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5大省级学科平台,四大市级研究中心,以及五个产业学院,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工程实践及科研实践。

       5大省级学科平台分别为: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绿色建材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大市级研究中心分别为:佛山市活性天然产物与功能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佛山市新型多孔材料研究工程中心。

       五个产业学院分别为:瀚蓝环境产业学院、安安国际产业学院、盈辉产业学院、天进学院、汇标检测学院

上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