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校女教工满怀对事业的热爱,勤勉执着,无私奉献,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勇气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参政议政,推动了我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创建工作,体现了女教工的社会价值。在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宣传部组织了部分女教工的工作业绩,展现我校巾帼自立自强、拼搏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力量,希望全校师生能以她们为榜样,为我校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而奋斗!祝全校女同志节日快乐!
(党委宣传部)
2016年第四届“金博奖”“创新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华
李华,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重点学科畜牧学科带头人,中国动物遗传育种学会理事,中国小型猪协会理事,广东省生猪创新团队佛山站站长,广东省畜禽遗传育种工程中心主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重点培养对象,佛山市首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南海区高层次二级人才。2016年荣获第四届“金博奖”奖项“创新突出贡献奖”。
李华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转基因专项子课题1项,省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科技厅项目3项,农业厅科技项目5项、教育厅高层次人才项目以及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各1项,佛山市项目4项,校级项目2项。学术成果先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农业推广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佛山市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新品种审定1个,专利2件,计算机版权2个。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7篇,文章多篇被SCI、EI收录以及国内一级学报刊发,5篇论文先后获得全国动物遗传标记大会优秀论文、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优秀论文等。
广东省第四届“金博奖”“创新突出贡献奖”和“最佳人气奖”获得者罗冬梅
罗冬梅,教授,先后申请到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1项等资助,累计研究经费近百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0余篇,在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结合佛山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学科和固体力学为研究背景,努力开拓创新,在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改性研究以及再生混凝土的循环利用等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理论探索工作,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
罗冬梅向“金博奖”组委会提交的“多尺度颗粒在混凝土材料中的抗损与阻裂机理的均质化模拟与实验分析”的申报项目,主要通过结合前期基础研究“含界面损伤纳米增强复合材料宏–细–纳观结构的多尺度模拟”以及“纳米纤维与纳米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的一些成果,利用损伤力学理论推导混凝土材料的多尺度非线性粘弹性非局部损伤本构方程,讨论常温和高温情况下纳微米结构的特性对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的影响,为改善纳微米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推进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了广东省第四届“金博奖”的“创新突出贡献奖”以及“最佳人气奖”。罗冬梅希望这份殊荣能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的博士创新创业,为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添砖加瓦。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陈忻
陈忻,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农工党佛山市委会委员,始终把为地方经济服务当做首要已任。在2013、2014年的两届省人大会议上,她得知佛山的“R and D”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消息,于是她利用与国内顶尖科学家接触的每一次机会积极穿针引线,根据企业的特点和技术需要,寻找相关的院士,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14年10月协助佛山市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建立张偲院士工作站,建立了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两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及其分支机构,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陈忻时刻不忘参政议政,自200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履行职能,积极表达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她有强烈的代表意识,每年都要拟几个重点题目,主动出击,多方调研,每到一个地方视察,总要多看几眼,多听、多沟通几句。她用做科研般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精神,形成自己的建议案,6年她共领衔提交建议案近30份,陈忻提交的议案有的立足广东的发展,如“关于建立我省化妆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议”、“加快我省过期药品回收法”等,有的关乎群众利益,反映群众呼声,如“尽快建立临终关怀机构、推行临终关怀服务”等,还积极参与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等的立法工作。她的建议涉及了环境保护、海洋管理、医疗等领域。2009年起担任佛山市河涌和汾江河综合整治指挥部的特邀观察员,牵头组织了汾江河综合治理青年志愿者队伍;2014年成为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陪审员。2009年起陈忻还担任佛山水业集团和佛山安安美容保健品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尽心尽力在知识产权和科技项目申报、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这位被媒体称为“议案王”的农工党员、省人大代表,是女科技工作者中不可多得的参政议政高手。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获得者刘玉华
刘玉华从事高等教育30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015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她潜心研究物理教学,主持多项广东省和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和有效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多次获广东省高教厅教学成果奖和校级教学成果奖。
刘玉华承担了《力学》等多门物理基础课程,能够长期坚持每周一次的课外答疑和辅导,贴近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遇到的困难。为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她借助校选课平台,研究开发了面向全校学生的《自然美与人文艺术》公选课,注重探索科学原理与美的有机结合,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美的角度探索科学,学习科学,从科学的角度发现美,理解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校选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科学的热爱,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热爱。
全国数学微课大赛中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冯莹莹
冯莹莹,博士,2015年代表学校作为华南赛区特等奖获得者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竞赛全国决赛,成绩优异,喜获全国一等奖。
冯莹莹是我校一名优秀的年轻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上,以“认真”闻名。她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课堂外通过微信、微博、QQ等工具跟学生交流是教学工作的独特之处。她使得让学生闻之色变的高等数学变得活泼,成为学生喜爱、争相“百米冲刺”抢位置的课程;对学生满满的爱使她在学校首届“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评选中名列榜首。冯莹莹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改革实践,并广泛应用教研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与南海区国际教育中心合作开发课程;积极指导学生数学竞赛、师范生师范技能训练,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多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多元目标,而非仅仅为通过期末考试学习数学。她在教学之余还不忘科研,在Semigroup Forum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获2012-2013年度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
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钟媚
钟媚博士,副教授,担任学前教育系系主任工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获得多项省级以上的荣誉。
围绕学校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钟媚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和各项比赛。2015年,指导学前教育系2012级吴逸雁等学生作品《幼儿父母的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获得“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立项。2015年,指导学生作品《幼儿父母的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历经网评盲审、公开展览、专家现场质询和答辩,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11月,指导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幼儿父母的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基于广东省佛山市2100个样本的实证调查》荣获全国“二等奖”好成绩,这是佛科院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指导学生创业和参加科技竞赛优秀教师韩定安
韩定安,博士,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佛山市特种激光装备和制造工程中心核心成员。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佛山市产学研项目和佛山市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指导学生参与论文发表10余篇。是国际上最先提出超光速光孤子理论的人,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次数超过200多次。先后参与4个光学相关仪器产品的研发,其中眼睛光学生物多参数测量仪正在申报产品注册证,另一个光学仪器《镜片定位仪》已经投放工厂试用。
依托学校光学工程重点学科光电技术实验室,韩定安将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服务企业相结合,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和“名校视频+科技论文+实验室项目+企业需求”的模式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室内部传帮带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接触科研和生产一线的工作和成果。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邮储杯”创新创业创富大赛获省二等奖1项,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1项,“佛山市互联网+”优秀团队1个,三水区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和创业组二等奖各1项,2015年度累计指导学生获得各类社会投资奖励金额24万余元。利用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为推动科技成果的工程化、激励科技创新、鼓励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联合培养指导学生已经成立2家科技型创业公司。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