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29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四川大学落下帷幕。在此次主体赛和专项赛赛中,我校共荣获10项国奖,包括主体赛道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红色专项赛全国一等奖1项、最具感染力奖1项,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奖1项、行星级奖1项。
受疫情影响,本届“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采用线上答辩的方式进行。决赛中,我校入围国赛终审决赛的两支团队分别围绕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采用PPT陈述、视频播放、成果展示和实物展示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展示。经过汇报陈述、评委提问等环节,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熊红莲、王淑荣和图书馆馆长韩定安老师指导,覃楚渝、杨凌风、杜倩宜、陈子源、刘明迪、林静怡、李晓、吴淋昌等同学的作品《眼睛玻璃体混浊智能筛查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曾亚光、钟俊平、周月霞老师指导,麦浩基、杨尚潘、高墨涵、翁祥涛、崔玮婷、莊梓宽、张梦娇、李秉尧等同学的作品《荧光偏振微型海藻分类检测仪》荣获全国二等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经过激烈的省级选拔赛和全国复赛,共有478件作品进入国赛终审决赛角逐。院士领衔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决赛作品进行了细致严格地评审。本届主体赛我校共向全国竞赛组委会推报参赛作品6件,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2件作品进入终审答辩环节。黑科技专项赛和红色专项赛分别有1件作品进入全国展示环节。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竞赛工作。自2020年启动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筹备工作以来,学校党委骆少明书记、钟飞健副书记等校领导多次现场指导学生团队,相关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给予大力支持,校团委全程做好赛事的统筹协调,为参赛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备赛条件。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各类学科竞赛成绩逐年稳步提高。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挖掘整合调动校内外资源,把“挑战杯”赛事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助推器,加强工作谋划、学习交流、总结提升,精心培育打造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科技创新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紧紧围绕大学更名、博士点申报、学科影响力提升等学校三大工程,聚焦学校内涵建设,凝心聚力,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校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所在学院 |
获奖情况 |
赛事 |
1 |
眼睛玻璃体混浊智能筛查系统 |
覃楚渝 杨凌风 杜倩宜 陈子源 刘明迪 林静怡 李 晓 吴淋昌 |
熊红莲 王淑荣 韩定安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全国二等奖 |
主体赛 |
2 |
荧光偏振微型海藻分类检测仪 |
麦浩基 杨尚潘 高墨涵 翁祥涛 崔玮婷 莊梓宽 张梦娇 李秉尧 |
曾亚光 钟俊平 周月霞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全国二等奖 |
主体赛 |
3 |
动物干细胞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江文康 赵明明 罗惠娜 陈淑仪 樊全宝 李星颖 何 诗 赖健仪 |
王丙云 陈胜锋 刘洁珠 |
生命科学与 工程学院 |
全国三等奖 |
主体赛 |
4 |
半离散涡旋量子液滴 |
徐晓喜 张昊君 蔡晓妍郑怡茵 张锡梁 陈逸熙李潮龙 陈善桐 |
黎永耀 刘 彬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全国三等奖 |
主体赛 |
5 |
高质量管理的守正与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中物有所值评价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广东省102个重大项目的典型研究 |
杨力潓 陈雨娇 梅嘉文 李英沅 王茹丹 任 毅 陈芝汎 谭建涛 |
杨 柏 朱健齐 刘 军 |
经济管理 学院 |
全国三等奖 |
主体赛 |
6 |
三位一体,奠基未来:新时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需改革创新研究 |
陈玲玲 周莹莹 沈卓琼 魏丽娟 黎婉瑶 李茵仪毛文霓 廖晓婷 |
李春梅 |
人文与教育学院 |
全国三等奖 |
主体赛 |
7 |
基于智能电子控制手臂机械外骨骼 |
陈耿煜 彭培莹 梁羽林 李彤彤 |
林泽钦 李彦锋 |
粤台人工智能学院 |
恒星级 |
黑科技专项赛 |
8 |
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工件全自动筛选机 |
李 晓 陈韦兆 翁祥涛 何晓珍 陈敏珊 岑颖珊 朱新泽 彭建中 邓永平 伍海龙 |
王茗祎 曾亚光 熊红莲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行星级
|
黑科技专项赛 |
9 |
南路革命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广东湛江遂溪县革命老区为例 |
叶铿锵 江华瑞 陈天韵 何柳明 孙春柳 田晨阳 郭珺宁 蔡鸿坤 |
王天河 梁 哲 李美华 |
人文与教育学院 |
全国一等奖 |
红色专项赛 |
10 |
南路革命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广东湛江遂溪县革命老区为例 |
叶铿锵 江华瑞 陈天韵 何柳明 孙春柳 田晨阳 郭珺宁 蔡鸿坤 |
王天河 梁 哲 李美华 |
人文与教育学院 |
最具感染力奖 |
红色专项赛 |
(校团委)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