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皇家科学院和技术科学院两院院士米高教授为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
发表时间:2019-10-31
10月17日至18日,应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喻敏教授邀请,世界名师丹麦皇家科学院和技术科学院两院院士米高教授,在仙溪校区为我校2017级园艺专业本科生和2019级农业与种业研究生授课。米高院士精湛的授课艺术、深入浅出的科学故事,吸引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300余人参与,连续两天课堂爆满,气氛热烈。
米高院士分别讲述了两个科学故事。一是“Plasma membrane H+-ATPases are essential for sustained growth of pollen tubes”,质膜H+-ATPases对花粉管的持续生长至关重要。米高院士给大家分享自己最新研究成果: 自抑制的质膜质子(H+) ATP酶(AHAs)是刺激花粉管生长和细胞极性的基础,AHAs是维持离子回路的关键能量传感器,缺乏AHAs导致花粉萌发延迟和花粉管生长缺陷。二是“Strategies for accelerated domestication of novel crops”,米高院士从进化角度,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了植物进化的策略,并且指出我们的生活中突变体无处不在,应用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定向产生突变体,可加快作物育种进程,创制越来越多的新作物,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巧合的是,米高院士的这一最新学术观点同日(2019年10月18日)在丹麦”Kristeligt Dagblad”日报刊登。
Michael Bronerg Palmgern教授的精彩授课不仅开拓了老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对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
米高院士现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丹麦皇家科学院和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岭南讲座教授。米高院士 为P-型质子泵领军人物,其团队鉴定了P-型质子泵ATPases。首次阐明P-型质子泵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P-型质子泵分类系统家族的命名者,现为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和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The Plant Cell 副编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