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应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喻敏教授邀请,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裴真明博士在仙溪校区C3-104为食品学院师生作《Plant cell-surface GIPC sphingolipids are salt sensors》学术报告,报告由喻敏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
报告阐明了植物盐受体GIPC(糖基肌醇磷酸神经酰胺)发现过程和其作用机制。该研究从寻找植物细胞感知盐胁迫的受体基因出发,解码了植物感应盐胁迫信号的分子机理,并于2019年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正刊以长文(Article)形式被发表,该突破性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揭示植物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分子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在全球及我国耕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导致粮食严重减产以及植物生态退化的现状下,该研究对培育抗盐农作物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粮食和生态安全。
讲座交流环节,裴教授告诫食品学院师生,科研之路没有坦途,需具有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毅力,切不可心猿意马,一山望着一山高。裴老师结合其团队谈科研思路,从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筛选,到关键基因的克隆,阐明该基因的作用机理。裴老师报告风趣幽默、语言诙谐,在座的师生听的津津有味,全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裴真明教授为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迄今在自然科学顶级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Nature》4篇,《Science》3篇。裴真明团队将多种钙成像技术和电生理技术运用于植物研究,通过筛选植物感受环境因子的遗传突变体,克隆得到对农业、生态和环境污染极其重要的环境感受器基因,如干旱、盐碱和高低温等的感受器。裴真明博士在植物抗逆,细胞钙信号传导,钙振荡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国际级的领军人物。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