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有力推动下,机电工程学院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近期,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曾霞光、元祺龙、张文灿等3位博士分别在各自的工程技术领域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车辆工程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团队曾霞光博士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发表了题为“The effective fracture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solids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confined to localized strips”的论文。该期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5.5,是工程技术类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该研究论文的主要成果为:裂纹尖端的非弹性局部化变形将消耗能量从而增加材料的断裂韧性。这种局部变形的发生机制及其范围对材料的宏观断裂性质至关重要。尽管对裂纹尖端的弱面或塑性带的增韧机制及效果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人们仍然需要一个简洁有力的理论来预测上述情况下材料的宏观断裂强度和韧性。通过一个改进的裂纹屈服带模型(Barenblatt, 1962; Dugdale, 1960),该团队研究了含塑性剪切带或滑移界面固体平板的有效断裂强度和韧性,推导了含共面理想软化弹塑性带情况的断裂强度和韧性的理论解,给出了含这种对称分叉塑性带情况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对这些理论结果进行了有限元计算验证。上述结果是以塑性带的分叉角、厚度、屈服应力、强度软化率和断裂韧性等为变量的函数,定量描述了这些因素对材料宏观断裂性质的影响,能为相关材料的强韧化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团队元祺龙博士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在《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发表了题为“Uncertainty-Based IMU Orientation Tracking Algorithm for Dynamic Motions”的论文。该期刊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杂志,属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影响因子4.048,为中科院SCI二区期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团队张文灿博士以我校为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在《Energy》发表了题为“A novel hydro-kite like energy converter for harnessing both ocean wave and current energy”的论文,该期刊是国际上公认的能源领域权威杂志,属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影响因子4.593,为中科院SCI二区期刊。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