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在佛山市第一中学图书馆隆重举行《怀念我们的恩师——曾以》赠书仪式,曾以同志的亲朋好友、海内外校友及学生纷纷相邀集聚,自发组织编撰了该书,以谨永远缅怀恩师曾以。这是继《岁月情》、《红花绿叶》后第三本书,触摸着翠绿色的封面中镶嵌了老人手捧鲜花含笑的照片,让读者回望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曾以同志生前多次引用过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为座右铭:“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业的信念。”曾以同志八十多年为党和人民无怨无悔的奋斗历程,就是为更好地诠释着这句名言,它让人深刻地领悟一个共产党员永远和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救亡图存干革命
曾以,原名曾宪猷,1924年8月出生于广州。1949年初,党组织安排他回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一支三团工作,因遭当时东莞的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而改名曾以。1938年,年仅15岁的曾以,在澳门读高中,并参加了澳门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3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那时起,曾以立下誓言,并成为一种信念:永远和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有了这个信念,曾以同志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当年,还是青葱少年的他,就和澳门的爱国青年,参加回国服务团,赴广东西江和粤北敌占区,在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战斗成长。1949年党组织又派他到东莞、宝安、惠阳地区,与盘据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当时他是一支队三团政委杨培同志的秘书,与敌人进行无数次的斗争,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的外甥女,时年仅20岁,就在解放广州的前两个月的战役中壮烈牺牲。正是这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更坚定他的信念。
1949年10月17日,曾以参加了解放东莞的战役,当他站在东莞公园庆祝东莞解放万人大会的台上,看到一张张欢快的面孔、一个个亲切的笑容,听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雄壮、高亢的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时,内心汹涌澎湃,曾以的眼前浮现出当年牺牲的战友和亲人,是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胜利果实,“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去实现他们的理想”。
忍辱负重受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曾以同志从东莞调到中山珠江地委宣传部工作。然而,想不到信念让他经受更多更大的考验。
1951年,全省进行土地改革,当时珠江地委组织一个土改工作团,由林若同志带队,直奔东莞五区进行土改,曾以有幸参加这“秀才三年一考,土改千载难逢”的伟大运动,心里非常兴奋。林若同志找他谈话并告知他:“接地委组织部通知,暂时停止你的组织生活。”于是经过一番严格的审查后,组织安排他到省重点的佛山一中工作,当时佛山一中的校长是张华京同志,曾以告诉他组织关系被“挂”着,张华京当着他立即写报告给地委组织部追查此事,很快,组织部给曾以答复:“历史复杂,开除党籍。”当时,张华京同志与林若同志一样,反复叮嘱曾以,说组织仍信任他,要他千万不要灰心丧志,自暴自弃,要用党员条件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力争有一天回到党的怀抱。
信念又一次使曾以牢记二位领导同志的话,于是他默默地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并且天天坚持锻炼身体,让身体经得起艰难困苦与任何折磨,还要让良好的身体迎接还他清白的日子。
这期间,曾以又被调到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工作。终于经过长长的28年,1982年5月6日,中共佛山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发来文件:“撤销1954年3月18日粤中区党委组织部给予曾以同志开除党籍的处分,恢复其党籍。……”
长长的28年,如果曾以不是坚定地与党保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哪能迎来鲜花与阳光。
平反后,佛山市委统战部安排他协助搞对台工作,后又被选为:“佛山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一干就是十多年。
无怨无悔跟党走
曾以同志这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85年离休后,继续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政治觉悟高,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努力学习,思想跟得上形势,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处处走在群众前列,时刻关心大家利益,热心为学校垂虹院小区离退休教职工服务,做好事办实事,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受到垂虹院离退休教职工的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
原佛山师范专科学校于1985年专门成立了离休党支部,选举曾以同志为书记,他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整整33年。33年里,曾以同志不顾自己年事渐高,全身心扑在支部工作中,呕心沥血,始终不渝,带出了一个具有高度党性、高度政治觉悟、高度凝聚力的党支部,2013年该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党支部。
曾以同志抓支部工作的关健是坚持过好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不仅持之以恒,而且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健康是老人家最关心的问题,每次组织生活第一件事就是各人汇报近期身体情况,交流体会和经验。每次组织生活都有一个中心议题,并预先通知大家作好准备。这些年支部谈论过的问题有:“参党以来,党对自己教育最深刻是哪些事”、“我国现在是否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社会治安较差,是否今不如昔”、“为什么党内还存有不少的贪污腐化分子?”“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如何保卫党的荣耀?如何保持我支部的先进性?等等,大家围绕主题积极发言,组织生活质量很高。支部老同志深感组织生活内容丰富,受教育很大,尽管大家年纪大身体弱,但都坚持参加组织生活,甚至已定居广州、香港的支部成员,都专程回到佛山参加组织生活。有事有病实在不能参加,则必定请假。长抓不懈的组织生活,保持了支部老同志的政治觉悟与组织纪律性,也极大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定居香港的张宝祺同志曾深情地说:“我一直不愿意离开我们这个离休支部。”
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之后,曾以同志组织支部老同志献爱心活动。支部9位离休老党员,响应党中央号召,为汶川地震交一次特殊党费,共捐15000元;之后又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8500元。二次捐款所表现出的这群老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拳拳爱心,令人十分敬仰和感动。
曾以同志在做支部工作中,十分注意方式方法。他做思想工作,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个又一个原本有些火药味的矛盾,在他平和而又富有人格魅力的劝解中烟消云散。支部老党员虽然年龄较大,但大家精神状态良好,生活都能自理,这与他们的老伴悉心照料、相濡以沫有着极大的关系。曾以同志把他们组织起来,举行“老伴座谈会”,交流家庭和睦、健康长寿、治病急救等方面的经验,效果显著。支部老同志因病住院,组织大家前往看望慰问,体现党支部的关怀。
曾以同志重视党群关系,带领支部为群众做好事,组织各种活动。例如:支部和垂虹院小区管理小组联手,组织垂虹院小区离退休教职工去广州、顺德、石湾等地活动;为了方便高层居住的老同志,在每隔一层的楼梯上安装一张不锈钢活动椅,给大家爬楼时休息;每个季度都在小区内举行一次贺寿星活动,等等。支部的这些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得到了垂虹院小区离退休教职工的普遍认同和赞扬,使支部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也是垂虹院小区风气正、邻里睦、人心纯的重要原因。
2011年起,曾以同志就开始牵头垂虹院小区B座旧楼加装电梯事宜。他召集住户开会商议,一家家做工作,统一思想,消除分歧;查图纸,跑审批,联系工程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很大的困难甚至挫折,有的老同志劝他放弃,都快90岁的人了,不能再这么操心,反正以后爬不动楼了还可以搬出去与儿子一起住。但曾以同志认为加装电梯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整栋楼全体老同志的共同需求和期望。他不屈不挠,坚持做下去,终于在2012年完成工程,垂虹院小区的老同志写出“迎国庆,乘电梯”的标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垂虹院小区B座旧楼加装电梯成功是我校六个小区数十栋旧楼的第一例,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本楼老同志的上下出行问题,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为其它旧楼住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曾以同志功不可没。
曾以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学校离退休工作,为学校的离退休工作建言献策,为维护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权益奔走呼吁。他关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每年的教代会和重大事情通报会以及学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他从不缺席,积极发言,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曾以同志个人修养极高,为人谦和,热心助人,是一位令人敬仰爱戴的长者。离休后仍笔耕不辍,出版了《岁月情》、《红花绿叶》二部回忆录,并坚持写日记,一年一本,几十年不曾间断,晚年生活健康而充实。
逝者风范永长存
2018年9月6日上午,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曾以同志(享受处级待遇),因病抢救无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6岁。随即,受学校党委书记曾峥和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委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晓珠带领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离退休工作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到曾以家中吊唁并慰问遗孀及家属。7日下午,曾以同志告别仪式在佛山市殡仪馆衡山厅举行。佛山市委老干局,佛山市第一中学,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离退休工作处及曾以同志家属、亲朋好友约120多人参加。
曾以同志曾任佛山一中副校长、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是离休老同志、老党员中杰出代表,是教育工作者的典范。他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坚守共产主义信念,离休后三十多年,继续发挥余热,一直担任学校离休党支部书记,该支部多次被评为佛山市优秀党支部,佛山市委老干局把该支部先进事迹推荐在《秋光》杂志上发表,成为佛山市离休党支部的典范。曾以同志也被佛山市老干局推荐为省级优秀党员候选人,并获得了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以同志是学校垂虹院区域老同志正能量的一面旗帜,他带领垂虹院老同志参加各项有益于离退休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垂虹院区域老同志平均年龄85岁,幸福指数很高,与曾以同志和该区域管理骨干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曾以同志是学校第一届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成员,还是上一届离退休党委的候选人之一。
告别仪式上,望着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的曾以老人,生者不禁泪湿衣襟。少年读书求学时,面对外敌入侵,铁蹄蹂躏,民族危难,毅然弃学投身革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在遭受挫折,面对肉体、精神打击时,依然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相信社会主义,共产党会越来越好。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真挚的感情,没有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哪有如此坚忍不拔的人生动力和信念!离休后仍恪守信念,追求理想,不曾懈怠。他以耄耋之年,孱弱之身,积极为党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高尚情操,堪为楷模。
(离退休工作处)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