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国家级名师、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莅校讲学并与师生学术对话

发表时间:2018-12-23

    旨在拓宽高校师生的学术视野,建构崇尚学术、追求真知的“佛科院通识大讲堂”学术对话会,1216日晚上在江湾校区信息楼104课室举行,国家级教学名师、暨南大学中文系蒋述卓教授应邀莅临我校主讲。此次学术对话围绕《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精神和哲学智慧》这一主题展开。校长郝志峰教授出席活动并分享阅读经验。

    蒋述卓教授不同于惯常的角度解读,浅入深出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以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为根底的生命观,细致入微地体悟、辨析中国古典诗词的人生精神与哲学智慧,独辟蹊径地提出“悲情说”,这是他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解释。在他看来,中国古典诗词用悲情体现了生命精神和哲学智慧。悲情始终存在的根源,部分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主要表现为:生命悲情。即是人不服命运安排的抗争,呈现为悲壮的审美体验;其次,忧生伤世。生离死别的情感宣泄等诸种生命体验;再次,是面对生命有限与宇宙无限的生命探索和追问,等等。中国古人用超凡的智慧,凭借有限抵达无限。个体生命虽然渺小,群体与类属的生命却可以无穷无尽,显现出超越个体局限的魅力。化悲为壮,化困为通,以事说理,以物求理,置孤绝之境却有超然物外的空灵、宁静,故苏轼能在深陷困厄之中,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绝唱。名利场中的风风雨雨从来不会止息,个体生命若能自主,坚守自我,阴晴晦暗于我何妨?

    对话会上,蒋述卓教授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力图贯通文学、史学、哲学诸学科,同时又做到古今交通,中西交通,发现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古典元素,中西文化中同质异形的表现形态,给在场的师生深刻的启迪。

    蒋教授敦敦告诫在场的学生,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应该博览群书,鼓励在校大学生,力图多学科交叉、沟通,才能有大境界,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局限在很窄、很小的专业领域读书,将非常危险。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艰难的思维转换过程,艰巨的思想探索和长期的文化实践,古为今用的资源转换才成为可能。

    演讲结束后,蒋述卓教授与现场的师生展开了很好的互动、对话。学生的提问得到蒋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耐心解答,并且突破了学科知识的边界、超越了文学的视阈。本来,以师生对话达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热情,教学相长的题中之义在在于此。

    既是听众,又是应邀与蒋述卓教授对话的嘉宾——佛科院校长郝志峰教授,即兴分享了他的阅读经验,谈到学术研究界用数学模型做工具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案例,鼓励师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大胆融通,打破学科疆域研究边界,达到出思想、出新见的学术高格。并且,他还充分肯定了佛科院“通识大讲堂”的意义和价值。

    佛科院学生处、中文系、数学系和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的部分老师以及全校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200多人参加。

(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

邮编:528225

地址:江湾校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江湾一路18号

          仙溪校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33号

          河滨校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河滨路5号

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JN江南官微

  • JN江南视频号

  • JN江南南方号

  • JN江南强国号

  • JN江南易班

  • JN江南青年

  •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

  • 数字校园

  • 电子邮件

  • 图书馆

  • 讲座预告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