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落实好学校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期间的防疫措施,结合学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现将物质科学公共平台实验室通风消毒方案宣示如下,望平台值班人员、各设备负责人及实验人员认真配合执行。
一、个人健康卫生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所有平台实验人员必须先用消毒液做手的消毒、穿工作服、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穿拖鞋或戴鞋套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带一次性手套或者乳胶手套进行实验。平台值班人员为每位实验人员测量体温(学校统一发检测温度枪)。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二)加强手卫生。平台各实验室需配备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等。实验人员在实验前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中以六步洗手法洗手(洗手时间大于30s)。必要时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
(三)在实验室内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须停止实验,并及时与平台值班人员和学校防疫办公室联系。
(四)在防疫期间建议实验室人员之间保持1 米以上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二、环境清洁卫生
(一)实验室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实验开展前和实验间隙期间开启实验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 min以上。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二)通风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可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
(三)疫情期间,加强实验室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实验室地面、工作台面及墙面可定期采用3%的漂白粉和0.5%的过氧乙酸间隔使用方法消毒清洁,也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参照下文的具体方法。拉曼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质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实验室设备应采用75%的酒精拭擦清洁表面及内部。具备紫外杀菌的实验室应每天定时紫外灯照明杀菌。
(四)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废弃口罩应放入回收口罩专用垃圾通内,其他废弃物放入普通垃圾桶内,每天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病毒细菌滋生。
(五)实验室清洁原则应从上到下,从里往外进行清洁和消毒。实验室内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三、日常预防性消毒-在疫情期间要求每批次学生实验结束后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一)实验室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和空气消毒机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h,每天一次。
实验室空气消毒也可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消毒机应在有人条件下使用,按照说明书操作。
(二)实验室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实验室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消毒: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 min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
实验室物体表面消毒:仪器设备、实验台、实验凳、边柜、电脑、键盘、鼠标、窗台、抽屉、门窗把手、开关、洗手盆、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 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手的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离开实验室后,实验过程中,都要勤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醇类快速手消毒液。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四、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二)75%乙醇消毒液闪点(22℃)较低,使用应远离火源。实验室内禁止采用喷洒式消毒,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且在消毒过程中避免撒漏。消毒过程中必须保持室内通风。
(三)紫外线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情况下进行,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