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JN江南官方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首页 防疫专栏 设备处通知 正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通风消毒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通风消毒方案

为配合落实好学校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期间的防疫措施,结合学院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现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通风消毒方案宣示如下,望各实验室负责人及使用者认真配合执行。

一、个人健康卫生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有咳嗽症状的人员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

(二)加强手卫生。各实验室需配备洗手液,有条件的配备消毒液。实验人员在咳嗽、打喷嚏、摸公共物品后,有分泌物污染手时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六步洗手法洗手。必要时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

(三)在实验室内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须及时与学校防疫办公室联系。

(四)在防疫期间建议实验室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防疫期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二、环境清洁卫生

(一)实验室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min以上。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二)通风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可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

(三)疫情期间,加强实验室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实验室地面、工作台面及墙面可定期采用3%的漂白粉和0.5%的过氧乙酸间隔使用方法消毒清洁,也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参照下文的具体方法。超净台、培养箱、离心机、振荡器等实验室设备应采用75%的酒精拭擦清洁表面及内部。具备紫外杀菌的实验室应每天定时紫外灯照明杀菌。

(四)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废弃口罩和生物材料等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病毒细菌滋生。

(五)实验室清洁原则应从上到下,从里往外进行清洁和消毒。实验室内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三、日常预防性消毒在疫情期间要求每批次学生实验结束后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一)实验室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h,每天一次。

(二)实验室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实验室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手的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离开实验室后,实验过程中,都要勤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具体步骤如下。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醇类快速手消毒液。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四、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毒理学实验室消毒

(一)工作人员要求

1. 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工作服一般每周更换2次;

2. 实验室接触标本均为可疑污染物,操作前均需做好相应防护,手套破损需及时更换,工作后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用流动水洗干净;

3. 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脱掉手套;不能能穿工作服到实验室外活动。

(二)培养基和试剂

1. 培养基通常应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法,121℃灭15min,特殊培养基按使用者的特殊要求进行灭菌(如含糖培养基,115℃灭菌20min);

2. 部分培养基(如嗜盐琼脂培养基、胆硫乳培养基等),只能煮沸灭菌;

3. 对热敏感的培养基或添加物质,应采用膜过滤方法进行过滤除菌;

4. 即用型试剂不需灭菌,应参见相关国际标准或供应商使用说明,直接使用。

(三)器具和设备

1. 湿热灭菌:采用高压灭器,121℃灭菌20min,适用于玻璃器皿、移液器吸头、塑料瓶等,按照GB15981的规定,评价高压灭菌器的杀菌效果; 

2. 干热灭菌:采用干燥箱灭菌,160℃灭菌2h,180℃灭菌1h,适用于玻璃器皿,不锈锅器具等;

3. 液体消毒剂消毒:使用适当浓度的自配或商业液体消毒剂对工作台面、器具或设备表面进行消毒。可按照GB15981的规定,评价自配或商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可按照ISO18593,监测工作台面、器具或设备表面的消毒效果。

(四)实验室废弃物

1. 实验室的废弃口罩应投入学校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实验室一般废弃物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通风消毒管理规定》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后每日清理,不得留存在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废弃物按佛科院设备〔2018〕1号文《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收集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2. 记录并保留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处理的记录。

(五)重复使用检验器材处理

1. 重复使用检验器材用后应浸入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4小时,再清洗干净;

2. 取出,蒸馏水冲洗10边以上;

3. 烘干,备用。

(六)各种物面和地面消毒

1. 台面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用紫外线消毒时,灯管离台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5-2.0米,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地面用浸有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0.1-0.2%过氧乙酸的拖把拖地;

3. 生物安全柜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表面,作用20分钟以上,然后紫外线左右20-25分钟。

(七)空气消毒

1. 用紫外线灯照射时,每次均应大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1小时;

2. 当发生较严重污染时,可用低温蒸汽甲醛熏蒸,作用时间6小时以上。

(八)及时消毒与日常消毒

当实验室发生小型感染材料泄漏时,应及时消毒,可用2000mg/l次氯酸钠,由外向内进行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每次实验后应对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室内空气、仪器表面和地面等进行常规消毒。

(九)彻底消毒

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每两周至少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包括台面、地面、室内空气、仪器表面、生物安全柜、检毕废弃物等。

五、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氯对不锈钢有腐蚀作用,不建议喷雾或擦拭贵重仪器表面。

(二)大部分消毒剂为氧化剂,乙醇类消毒剂易燃,注意存放和使用时与其它化学品的禁忌。实验室应准备相关类别消毒剂的MSDS手册并对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2月7日星期五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