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学校简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中国制造业重镇、2019年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佛山市,是一所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被确立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284位。
(1)师资力量:学校有双聘院士5人,海外特聘院士1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国家级人才共25人,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9人。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乔治•斯穆特、吕克·蒙塔尼为名誉教授。
(2)科研平台:学校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3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2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与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
(3)科研水平:学校科研经费从2010-2017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前10,2019年科研经费4.42亿元,在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2016年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145位。在全省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台数”统计排名中,2012-2017年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2。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获国家唯一面向产学研结合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II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
(一)学院概况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发展规划(2015-2020)》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属于学校重点建设的五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学院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江湾校区。
学院架构:材料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专业:材料化学(广东省特色重点专业与广东省应用型示范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特色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学科建设:材料学为广东省材料学特色重点学科、校级“冲补强”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原则:实践育人、协同创新、服务地方
办学导向: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
(二)科研水平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与绿色表面技术、陶瓷材料与制备新技术、纳米粉体与纳米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能源储存与转换材料和固体废弃物材料资源化利用。
学院现有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 |
获批年度 |
级别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 |
2018年 |
国家级 |
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8年 |
省级 |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氢能技术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
2016年 |
省级 |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 |
2018年 |
省级 |
广东省铝合金型材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工程中心 |
2017年 |
省级 |
广东省绿色能源装备与材料工程中心 |
2016年 |
省级 |
广东省建材专用高分子与助剂工程中心 |
2016年 |
省级 |
广东省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回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2017年 |
省级 |
广东省高校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9年 |
省级 |
广东省海智计划奥坚科院士工作站 |
2019年 |
省级 |
佛山市无机微纳米发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年 |
市级 |
佛山市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年 |
市级 |
佛山市铝合金材料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年 |
市级 |
佛山市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 |
2016年 |
市级 |
佛山市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年 |
市级 |
佛山市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4年 |
市级 |
论文及专利: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代表性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0余件,获得授权40余件。
科研项目: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在研经费2000余万元。
科研获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产业化成果:开发了广东省首台氢能大巴,开发了120千瓦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已应用于南方电网“超级大黄蜂”应急电源车,并应用于国内首条氢能有轨电车。
(三)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的人才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共72人,其中博士学位者71人,具有高级职称30余人。学院一级特聘教授1人、二级特聘教授2人,其中包括拥有乌克兰院士1人(国家友谊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学院从美国、澳大利亚著名大学以及中科院研究所聘请了岭南讲座教授11名。
学院专任教师全部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其中5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挪威、日本的多所知名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研究生提供在国内重点高校、世界排名前列的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或学习交流的机会。
学院现有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
获批年度 |
级别 |
广东省扬帆计划氢能燃料电池创新团队 |
2018 |
省级 |
佛山市柔性传感创新创业团队 |
2016 |
市级 |
佛山市阻燃环保涂层创新创业团队 |
2016 |
市级 |
佛山市氢能与能源材料创新团队 |
2018 |
市级 |
佛山市基于快速疏水转换的无机功能材料创新团队 |
2017 |
市级 |
(四)硬件设备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重点建设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室面积:3900平方米
仪器设备:原子力显微镜、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稳态及瞬态荧光光谱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渗透色谱等,总价值2800余万元
III 招生专业
主要为材料类各专业,同时接受化学、生物、物理、电子、机械等相关学科考生调剂。
IV 奖助学金
(1)新生奖学金
奖励等次 |
获奖条件及说明 |
奖励标准 |
一等奖 |
“双一流”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 |
5万元/人 |
二等奖 |
“双一流”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调剂报考我校并被录取。 |
4万元/人 |
三等奖 |
“双一流”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 |
3万元/人 |
四等奖 |
“双一流”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调剂报考我校并被录取。 |
2万元/人 |
五等奖 |
“双一流”以外其他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 |
1万元/人 |
(2)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等的奖助标准及其评审发放程序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3)此外,我校还设有鼓励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科技成果奖励等奖金。
备注:①若满足多个新生奖学金条件时,按照最高条件对应金额进行奖励;②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视为第一志愿报考,其新生奖学金按对应档次进行奖励;③以上研究生奖助学金适用于招收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定向硕士研究生仅享受其中的新生奖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科技成果奖励,不享受国家和省市专项拨款的相关奖助项目;④以上奖助学金评审发放的相关要求按我校相关文件执行,由我校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V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18312562586 罗老师
邮箱:3077177651@qq.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江湾一路18号基础楼127室
邮编:528000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网址:http://www.fosu.edu.c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