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还没开始做某件事,
脑海里就有很多念头:
做不好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给喜欢的人发了一条信息,
没有及时得到对方的回复,
开始频繁确认手机里的未读消息,
并且反复琢磨对方此刻的想法?
在人际交往中,
总担心冷场、尴尬,
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常常在脑海里对于自己的表现
无数遍复盘。
如果以上描述有你的影子,
甚至你希望我把“监控”拆了,
那请小心,
你可能已经陷入了精神内耗!
01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是指个体将压力或心理冲突压在内心深处进行自我控制,没有负面情绪发泄,但精神痛苦,疲惫不堪(叶美燕,2023)。
这是由于个体在内耗时把精力都花在“对付自己”上了,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需要很多自我控制,导致内在资源不足。
如果把我们比作一辆汽油车,内耗仿佛就是一个抬不起来的刹车片,不单让我们行驶的速度下降,也让我们内在的损害增多。内耗的长期存在会让人感到持续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
02精神内耗的成因
影响精神内耗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习惯性的负面思维
精神内耗的人常会担心事情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负面的想象往往会夸大现实。这种对现实过于负面的解读会让我们被焦虑和恐惧情绪淹没,进而加重我们的负面思维,形成恶性循环。
2. 难以应对负面情绪
当我们想象不好的结果或别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担心、害怕、挫败或无价值感等负面的感受。我们很少有与这些感受“和平相处”的经历,而选择用痛苦、焦虑、逃避来应对,这样便很容易陷入“产生负面想法——陷入负面情绪——无法有效行动——验证负面想法”的死循环。
3.完美主义和拖延陷阱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会帮助我们精益求精,取得更高的成就。但这也可能让我们面临很多任务时压力山大,一边想着“要做就得做好,不能随随便便做做就行”,一边连开始都很困难,或是一直无法以满意的状态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自责、焦虑,拖到最后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陷入精神内耗。
03如何远离精神内耗
尽管精神内耗让我们痛苦,但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应对。
01停止“灾难化”的思考模式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坏事发生,但如果只关注到事情的阴暗面,自行脑补很多不好的结果,这样灾难化的思考方式会导致个体长期处于高焦虑的状态,进而消耗心理能量。
当你觉察到脑子里有灾难化的想法,可以先喊停,问问自己:过去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吗?我担心的结果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发生了,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吗?最糟糕的结果是怎样的?
尝试与自己灾难化的想法保持一定距离,慢慢纠正认知偏差,还可以试着为自己增加一些积极的解释。当想象的灾难远离,更多回归当下的现实,当我们的观念发生转变,我们精神内耗的情况就会减少。
02学会接纳负面情绪
当我们被负面情绪困住无法自拔时,可以尝试着放轻松,把情绪当做一个来给我们报信的“信使”,让它慢慢地飞过来,靠近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它对我们说些什么。是太累了,需要休息?是现在不够好好也没关系,我仍然走在自己的路上。可以通过正念、呼吸放松等技术让自己能够体会、观察、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与它们和平相处。
03放下“完美主义”包袱
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更加精进与提升。追求完美主义让我们就像跑在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上,感受到持久的压力,也容易对自己失望、崩溃,陷入自我遣责内耗状态。这时,我们就要看看这个“完美主义”的包袱是不是时刻需要背在身上。人生有很多条跑道,或许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些跑道上追求精进,在剩下的跑道上放下一部分包袱,帮自己减轻压力,轻装前行。
愿我们都能远离精神内耗的困扰,慢慢接近更加真实、舒适放松、平和的自我。
转载至:浙大微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