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昨晚你睡得好吗?
是早睡早起活力满满?
还是顶着黑眼圈艰难起床,
总是感觉战斗力不够?
或许你也是“熬夜小队”的一员,
常常熬夜玩手机,或者赶DDL赶到凌晨,
第二天感觉脑袋昏昏沉沉,
“睡眠值”直线下降。
一次高质量的睡眠,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而且能整理记忆、调节激素平衡、提高免疫力,甚至是排除大脑中的“废弃物”,让我们能够元气满满迎接新的一天。
随着我们面临的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更加多样,能够合理安排作息,睡个好觉变得更加重要。
那么,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睡眠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睡前准备环节:黄金90分钟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中告诉我们:睡眠开始时的黄金90分钟是睡眠的黄金时刻,身体和大脑都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所以,从入睡开始,我们就要给自己打造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
睡觉前一小时将灯光调暗,促进褪黑激素的释放,营造睡觉的氛围感和仪式感,让你逐渐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最好在睡前两小时结束令人兴奋的锻炼,睡前也尽量避免摄入咖啡和茶等饮品。我们在睡眠时,身体核心温度会降低1度左右,用热水泡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会帮助你睡得更香。
避免“屏幕时间”,在床上只做睡觉这一件事,建立起“床”与“睡眠”的联结。我们在床上看视频、玩游戏会对情绪产生影响,从而更加难以入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
有时越着急越睡不着,可以起来做些其他事情,比如尝试正念冥想等活动。也可以听听音乐或白噪音,大自然的声音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入眠。不必强迫自己要立马睡着,循序渐进地调整睡眠。可能当我们不再为失眠而纠结,转而去关注自我状态时,才会睡个踏实、安稳的觉。
02 利用光照力量,助你安心入眠
你喜欢晒太阳吗?最近,《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莫纳什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他们对光照、睡眠、运动和精神健康之间的关联开展了一项迄今最大规模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夜间光照暴露水平较高与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双相障碍风险增加,以及自我报告的情绪和幸福感较低有关。反之,日间光照暴露水平较高与自我报告的情绪和幸福感较高有关。
昼夜节律对精神健康至关重要。当处于阳光照射下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调整人的状态,起到缓解疲劳、改善心情的作用。
那么,怎样利用光照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呢?除了在天气好的日子多晒晒自然太阳光,还可以来浙江大学心理成长基地“心立方”的光照暖心室补充拟态太阳光!
光照暖心室提供经过医学检验的专业光照设备和舒适的沙发座椅,面向在校学生常态化开放,通过营造合适的光环境,帮助同学们调节体内的褪黑素分泌,从而起到调整睡眠节律,恢复精力、改善情绪的作用。
屠格涅夫曾说:
“睡眠像是清凉的浪花,
会把你头脑中的一切商浊涤荡干净。”
让我们一起给睡眠“充值”,
启动早睡计划,愿你睡眠无忧!
转载至:浙大微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