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将陆续开展院系专业解读直播、招生政策宣讲、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讲解等各类特色专业解读专场直播共计20余场。
6月25日,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以下5位老师,将通过线上直播互动的方式与考生、家长进行深度交流。
锁定直播间,不见不散!
探寻物质的奥秘,洞察暗藏的玄机
冲破传统的束缚,顺应时代的呼唤
材料的无尽可能被重塑演绎
氢能的崭新篇章你我共同开启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专业解读来啦
材料化学专业
专业特色
坚持产教融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依托产业学院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注重创新创业:通过全面实施导师制和学长制组建师生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和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开展挑战者杯、互联网+等科技竞赛,形成“人人在创新、个个有专利、队队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近三年人才培养成效:
学生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1项、省级20项;
学生发表研究论文48篇,申请专利190项;
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9项,省级竞赛奖69项。
专业荣誉
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
2019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2020年连续两届获校级教学先进集体;
2017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
2016年获批一本招生;
2015年获批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就业单位遍及大湾区知名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广汽集团、百事可乐、碧桂园、美的、海天、联塑集团等。包括美国纽约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近5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月均薪酬均排名全校前茅,考研升学率排名全校前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基于新材料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16个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产业实践教学,培养服务材料产业的特色人才。
推行导师制和学长制,强化学生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奖项9项,广东省大学生新材料大赛等省级奖项16项。
专业荣誉
广东省一流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校级特色专业。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进入珠三角地区的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器械等先进材料关联领域,以及泛家居建材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工作。同时,部分毕业生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专业特色
专业聚焦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及广东省十四五“冲补强”提升计划的“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氢能材料与装备学科”。拥有一支以挪威科学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省级高层次人才等10多名知名学者为引领,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等世界名校留学回国的优秀青年学者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100%,70%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充分利用国家标准技术创新基地(氢能)、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装备与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资源以及共建的新能源产业学院实践平台,实施导师制与学长制,突出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构建了科教产协同育人体系。
专业荣誉
专业拥有广东省扬帆计划氢能燃料电池创新团队、广东省高校高性能燃料电池创新团队、佛山市氢能与能源材料创新团队等学术团队。团队与企业联合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支撑了佛山氢能大巴、氢能有轨电车运营线(注:国内第一条)、氢能物流车等新能源交通装备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协同创新成果奖、中国发明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就业方向
新能源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广东省是国内氢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产业基地,佛山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氢能和太阳能为突出特色的绿色新能源产业。目前广东省设置本专业的高校仅有3所,人才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力储能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进一步学历深造。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坚持“立德树人、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专业办学理念,围绕“双碳”战略,服务佛山“氢能”,突出“产教、科教、创教”融合,培养以绿色储能为专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依托能源工程、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化学、物理学等优势学科,构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储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规划氢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的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荣誉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汇聚了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联合企业突破了一批氢储能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应用于氢能交通装备与应急电源等重要场景,助力推动全国第一条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商业运行,推动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500辆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商业化运营,为攻克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推动佛山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业方向
储能技术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新兴技术领域,佛山在氢能、太阳能与储能技术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建设上已初露锋芒,产业特色日益鲜明。广东省开设储能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不足,储能技术人才尤为稀缺,未来就业市场潜力巨大。毕业生将具备在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储能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系统规划及运营管理等多维度工作能力,也能进一步学历深造。
在科技的浩瀚星河中
材料与能源似璀璨夺目的双星
指引着人类文明的巨轮加速前行
欢迎报考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