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及其性能和应用的专业,是开发高端装备核心部件与关键材料的重点专业。面向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材料应用领域,本专业围绕材料设计、材料加工、组织/性能及材料应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开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材料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能,掌握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熟悉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够在材料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材料设计、材料生产加工及工艺设计、材料检测等方面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培养规格
(1)学制:四年
(2)学分要求
最低总学分157.5学分,课内最低学分150.5学分,拓展7学分
(3)能力素质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具有可实践性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解决程度等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科学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科学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及其性能和应用的专业,主要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力学、电子与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化学实验、工程制图与CAD、材料科学计算机应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专业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物理化学综合实验、高分子加工综合实验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专业课程: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结构与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制备及加工实验
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专业课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综合实验
专业实验/实训
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金工实习、科研训练、高分子物理化学综合实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高分子加工综合实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无机材料综合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金属材料综合实验(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
5.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比例10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48.6%;拥有一批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包括:中组部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钱江学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对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入选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
6.教学条件
拥有广东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实验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设置材料制备/加工实验室、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室、材料计算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约3500万元,可开展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特色实验、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平台
二、专业特色
1.专业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广东省双一流专业,拥有广东省材料学特色重点学科,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与教育部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与博士后。
与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了新材料产业学院,“基于新材料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荣获2020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广东省我校和华南理工大学两所高校获奖)。
2.人才培养特色
基于新材料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本专业依托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16个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产业实践教学,培养服务材料产业的特色人才。
基于新材料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推行导师制和学长制,强化学生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奖项6项,广东省大学生新材料大赛等省级奖项14项。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3.就业前景
材料产业是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佛山市是中国制造业重镇、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已形成了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建材、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等多个材料密切相关的优势产业集群,以及电子信息、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材料作为核心支撑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拥有一批材料产业相关龙头企业。
广东省与佛山市产业集群
佛山材料产业相关龙头企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进入珠三角地区的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器械等先进材料关联领域,以及泛家居建材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工作。同时,有20%左右毕业生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能源所)、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