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介绍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2024年倾力打造的新工科专业,紧扣我国能源战略调整及储能行业的发展需求,专注氢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一批具备储能专业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地方能源动力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2.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储能相关的能源、化学、材料、机械、物理和工程等多学科宽厚基础理论,掌握储氢和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储能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工程实践、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3.主要课程
核心课程:储能原理与技术、储能系统安全、化工基础、电化学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氢能与氢储能、锂离子电池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
专业实验/实训: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储能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计算机应用、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4.人才培养质量
储能技术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新兴技术领域,佛山在氢能、太阳能与储能技术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建设上已初露锋芒,产业特色日益鲜明。广东省开设储能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不足,储能技术人才尤为稀缺,未来就业市场潜力巨大。毕业生将具备在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储能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系统规划及运营管理等多维度工作能力,也能进一步学历深造。
5.专业荣誉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汇聚了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联合企业突破了一批氢储能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应用于氢能交通装备与应急电源等重要场景,助力推动全国第一条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商业运行,推动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500辆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商业化运营,为攻克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推动佛山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专业特色
坚持“立德树人、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专业办学理念,围绕“双碳”战略,服务佛山“氢能”,突出“产教、科教、创教”融合,培养以绿色储能为专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依托能源工程、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化学、物理学等优势学科,构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储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规划氢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的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图片:
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系统
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示范系统
广东邦谱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