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29日,以“湾区新时代、弄潮新青年”为主题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峰会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仙溪校区成功举行。科技部原司长耿战修,工信部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德,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部长、副处长陈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老少聪副总裁代表、总经理贺俊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陈金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谭俊,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俊文,团市委书记王树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朝阳,香港佛山社团总会主席邓祐才,旅港南海商会会长关亨时,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助理副校长、产合长廖珗洲,澳门大学创新中心主任颜至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峥、校长郝志峰、副校长傅江景,以及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创业学院、港澳台办、教育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等粤港澳台四地政府官员、行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师生代表25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下青年创新创业发展之路。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立法会议员卢伟国、邵家辉、谢伟俊、钟国斌均为此次活动发来贺辞。
谭俊指出,本次峰会是引导和鼓励粤港澳台等地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的重要平台,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既是佛科院建设特色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需求,也是社会各方对青年创新创业的呼唤,并从明确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战略定位、发挥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效能作用、推进湾区间青年创新创业的协同创新三方面对广东如何巩固创新创业工作成果,推进创新创业峰会常态长效提出意见与建议。谭俊希望粤港澳青年朋友们在广东释放激情、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刘俊文认为,本次峰会引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吸引了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佛山,为粤港澳三地青年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提供更宽阔的平台和更专业的辅导,推动三地青年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交流融合、资源整合与共用。他指出,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强劲,希望粤港澳青年更加关注佛山的发展,来佛山创新创业。
曾峥代表学校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2018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峰会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在粤港澳三地共同谋求新时代下创新创业的的新使命和新路径,目的是建立港澳台地区创新创业项目及高层次人才与大湾区城市群行业企业交流、互动、对接的平台,推动港澳地区创新创业项目在大湾区城市群落地孵化。他强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将继续乘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围绕国家、省、市的愿景目标,凝心聚力落实粤港澳三地青年创新创业战略,推进“争当创新创业高动能引领”的部署,按下“建设人才高地、提升创新载体”的快捷键,为创意开发、科技创新、落地孵化、企业培育不断注入新动能。
会上,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理事单位、联合秘书处签约授牌仪式,名誉理事长、常务顾问、顾问聘任仪式,香港·浩观“Cocoon”创业基地授牌仪式,工信部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向学校捐赠100万元,助推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孵化。随后召开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第一次理事大会以及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项目路演。
本次峰会给粤港澳三地的青年朋友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创新创业盛典,提供了一个高效、开放、有活力、有思想的沟通平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
聚焦一 专家解读:粤、港、澳、台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特点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陈金德——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突破口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国际双向投资,成为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下一阶段广东在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优化创新创业政务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建设中的力量。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老少聪副总裁代表、总经理贺俊强——香港创新创业发展分享
香港具备领先的研发创新源、丰富的创业导师资源、各类服务业的专业性、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金融实力,同时香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但也存在创业成本高、创新人才储备不足、创新创业生态圈参与者有效沟通的缺乏、全球科技公司吸引力日趋降低、“创业”和“就业”文化选择的保守、风险投资的参与略显乏力。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一是增加研发资源;二是汇集科研人才;三是提供科创资金;四是建立科创基础设施;五是改进现有法律法规中局限科技发展的条例;六是开放政府数据;七是改变采购制度以鼓励本地的科技创新;八是改进基础教育。
澳门大学创新中心主任颜至宏教授——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澳门大学创新教育
澳门大学创新中心起步定位于教学与孵化前期,体现“跑道”概念,提供工作场地、指导服务和教育专案,承担着协助建设澳门成为创新城市的任务。一是搭建平台,集聚创新团队入驻;二是推广前沿技术,建立区块链技术学习营;三是大力培育人才,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四是加强实践实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或活动)。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助理副校长、产合长廖珗洲——高校推动创新创业经验谈
一是高教师资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媒介,透过课程、教学、活动导入经验和创新活动,实践“新时代创业教育”。二是跨领域整合高教专业知识,培养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青年,创造贡献新时代商业与社会价值。三是从传统“商业型创业”进入社会创新的“社会创业”,接轨社会进步发展的趋势。四是扩大创业教育的实践达成提升全民创造力及竞争力的目标。
聚焦二 “大咖”分享:融入湾区新时代,共谋创新发展新路径
科技部原司长耿战修——佛山可大力发展制造业方面的众创空间
目前,“双创”领域正在向信息、生物、技术研发等高精尖领域聚焦,技术性创业更受青睐,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领域都是“新风口”。打造“双创”升级版,要从量变到质变,更加引导、强调基于科技创业创新驱动的企业。从低端到高端,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向专业化精细化升级,并作为创新中心、设施共享平台、大企业平台,技术升级大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有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创新环境和生态优势。大湾区内产业门类齐全、配套体系完整,优势各具特色,香港的金融航运,澳门的休闲娱乐,广州的贸易,深圳的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东莞和佛山的制造业,都具有世界影响力。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作共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下一阶段,佛山可根据本地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发展有关制造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激活创新资源潜力,鼓励和促进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新资源,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澳门大学创新中心主任颜至宏教授——“钢铁之城”崛起为“创新之城”,匹兹堡值得佛山学习
匹兹堡是一个从“脏乱差”的活地狱向“服务和创新”的领导者华丽转身的最好例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界、大学和商界之间的紧密合作,而大学成了经济发展的引擎,匹兹堡城市人口200万,却拥有34所大学和学院,最著名的包括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单单医学中心一年的科研预算高达80亿美元;卡内基梅隆大学则是享誉世界的私立顶级研究型大学,以计算机科学闻名。匹兹堡以优秀大学为引擎开启了一条以脑力资源撬起城市转型的康庄大道,对于教育资源不太丰富的城市,这条救赎之路走得通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建设高等院校,高校学科的设立应该配合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要有前瞻性。另一方面,城市与大学的合作要成为一种文化,这种合作要由政府创造条件,而好的大学,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和研究支持。
香港共德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廖宇威——制造业重镇佛山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
共德以“互联网+”理念帮助传统建筑行业研发了“智慧工地”,可以通过劳务实名制管理帮助用工企业发放劳资薪酬,减少违法分包、恶意拖欠等无谓争端;采用多种纬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全天候监控工人,对违规人员进行预警;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湿度、温度、废水、废物,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破环;并可以通过BIM+VR技术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远程监控及实时掌握工地施工情况。在佛山传统制造业之多的城市,应该在信息化的新时代利用创新思维进行转型升级,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撬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Toy2R总裁、Qee品牌设计总监蔡汉成教授——当玩具插上文化创意的翅膀
从作品转为产品,从产品转为商品,从商品变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是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从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品牌化目前主要代表的是该企业在文化创意层面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征,当玩具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玩偶,而是充满创造力的艺术体,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品牌效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品牌发展创新模式的实质内涵,而文化产业对促进城市升值有着重要作用。佛山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是文化产业的能量未能因制造业的强大而得到充分释放,所以下阶段要打造从“文化名片”到“产业灵魂”的转变。
聚焦三 两岸合作新动作:共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台湾园
峰会期间,我校代表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与顺德鼎旺中心商业体举行共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台湾园及共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仪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林炳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助理副校长、产合长廖珗洲,台湾神农广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柏铛,台湾华梵大学两岸事务主任、文学系教授王隆升,全国台企联新时代新青年功能委员会副执行长徐御格,佛山市青年台商会会长刘伟立等出席了活动。这是我校“1+N(校内总部基地+佛山五区专业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又一新成果,为立足本地特色、实施精准孵化、维系和平统一、培育发展动能创造了新条件。
曾峥指出,台湾园创新创业基地的共建是两岸双方深入探索两地青年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联合共创的重要体现,也是积极探索开展吸引台湾青年来佛山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新渠道、新举措。他希望通过合作,以“台湾培育+佛山加速孵化=创业成功方程式”相结合的方式,把基地打造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两岸青年创新创业的生态圈。
林丙煌认为,基地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紧扣广东、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的需要,为促进两岸青年共同发展,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作出新贡献。
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台湾园)及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旺创空间)主要有创业“孵化器”、项目“储备仓”、人才“中转站”、宣传“新窗口”四大功能。下一阶段,“台湾园”及“旺创空间”将通过咨询与辅导、线上与线下、“台湾培育+佛山加速孵化”相结合的方式,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场地、投资环境、人才招引、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服务,以专业化服务提升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和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的整体能力。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