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切实把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引导各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干部教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在推动学科建设上建新功,在加强师德师风上作表率,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见行动,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伊始,学校党委编印《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指引》,指导全校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推动各支部以“五个一”(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讲一堂专题党课、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方式,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机械设计制造系教师党支部创新学习方式,推出“双五行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个人自学、自行研读、专题党课、座谈讨论交流、参观教育基地等推动学习全覆盖,通过原文原著系统学、集中领读重点学、聚焦专题研讨学、线上线下结合学、知行合一贯通学推进学习五联动,聚焦如何发挥特色团队优势为博士点攻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拓宽了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该支部三年来先后获省样板党支部、全国样板支部建设培育单位,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次,党员主持党建课题2项,获党建相关奖励7人次。
强师铸魂,在思政育人上出“实”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主题教育中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推进课程思政,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动物医学系教师党支部利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新导师培训会、全系教师大会、教师座谈会、党员“三会一课”等不同途径推进师德教育,带领支部党员宣读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青年教师参加师德师风网络培训,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育人能力精湛、业务水平高超的青年教师骨干。支部获校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人、立德树人奖1人、教书育人奖5人次,教师主持校师德师风课题立项8项。机械设计制造系教师党支部提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共蕴互促”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教学先进集体,获批5项省级教研课题,相关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一流课程1门。化学工程系教师党支部突出学习科学家精神,积极推进“一博士一企业”计划,加强化工学科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积极倡导科学家精神走进大学培养计划,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将科学家精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培养更多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教师,目前已发表以科学家精神为题的教研论文8篇,支部先进典型陈忻教授分别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以及获批“广东省三八红旗工作室”,三十余年致力于产学研合作,以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聚焦学科,在高质量发展上见“真”章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主题教育以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坚持制造业当家,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相关学科主动出击,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机械设计制造系教师党支部在主题教育中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强市等的文件精神,主动对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陶瓷、铝型材、智能家居等佛山特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完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机械动力学与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与精密加工、先进测控技术与故障诊断4个学科方向。机械工程作为学校博士点建设的主要学科,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60余项,服务企业横向课题100多项,累计项目经费6000多万元,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助农,在乡村振兴上出“实”招
主题教育中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相关学科专业发挥技术优势,继承优良传统,通过贫困村定点帮扶、农村科技特派员、成立科技小院、支持佛山对口扶贫黔东南等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动物医学系教师党支部发挥兽医学科专业优势,以农村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结合贫困乡村实际,提供养鹅、养羊等技术实现精准扶贫,同时,组建新型职业农民技术讲师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万余人次,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如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张济培同志2016年起与广东省建档立卡贫困村茂名市电白区楼阁堂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为该村建立“浅水池育肥鹅棚养技术”,至2019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近几年来村年出栏鹅产值达2800万元,人均增收逾1600元。化学工程系教师党支部深入开展“科技入黔”活动,组建“东西部协作创新中心”、设立“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黎平县分中心,以实际行动助力佛山市结对帮扶黔东南州协作工作,推动技术成果在乡村得到应用。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组织部)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