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教育等内容,教育引导新生在“拔节孕穗期”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
铸牢理想信念
学生分享个人成才经历
支农、支教、支医和应征入伍是大学生培养家国情怀,践行以“小我”融入“大我”的重要方式。为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帮助新生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9月16日,学院邀请了22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邱馨墨同学、2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林泽凯和朱烨同学向全体新生分别讲述他们支教和入伍的故事。
为发挥优秀青年典型示范作用,学院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组合宣讲的方式,在学业发展、社会实践、科创竞赛、志愿服务、自立自强等方面选取了5名高年级学生向全体新生讲述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用奋进故事展现青春最美的模样,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下来,学院还将通过入党启蒙教育、参观校史馆、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举办“校园大伽说”等多形式深化新生教育,持续以青年喜欢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以多元视角讲述青春故事,提升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涵养学科专业素养
大学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学院充分调动学科专业力量,组织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面向全体新生开展专题讲座,重点分享学科发展前沿与团队研究成果及应用,激发新生探索求知欲望,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认知。邀请各科研团队中的学生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如何选择、参与老师科研团队的经历与收获,引导广大新生以专业能力提升为目标,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刻苦学习。
黄冠龙特聘教授作专题讲座
加强学风建设,开展科技竞赛、评奖评优、学籍管理等专题教育,帮助新生系统掌握大学学习要求与方法,强化学科竞赛意识,形成学用结合,以赛促学的成长导向。
下来,学院还将依托电子协会,对所有新生成员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性、专业性培训,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操作、阶段考核、参与项目及竞赛等多途径帮助新生成员学习掌握基本编程及电子电路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具有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的专业型学生。
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认知
加强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稳定专业思想是大学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学院秉承传统,强化实践认知,积极组织全体新生前往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开展参观学习。在盛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同学们参观了企业产品展示中心、企业荣誉墙以及星磁检测技术中心,现场感受了华南最大的微波暗室。在中科半导体微纳研究院,同学们深入实验室和生产一线,了解到半导体材料从第一代硅到第三代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材料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半导体技术对推动现代电子工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学生在企业参观学习
下来,学院还将积极组织新生前往更多的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开展参观学习,帮助同学们直观深刻认识本专业的生产实践与应用,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感悟一线科研工作者在电子信息领域持续耕耘、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坚定树立为地方信息化产业发展服务的信心与决心。
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第一要务。开展安全教育是落实和构建平安校园的重要举措。学院在新生大会、主题班会积极融入安全教育内容,提醒全体新生提高警惕,重视做好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校园交通、消防、防网络诈骗等宣传教育。
学院开展24级新生大会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组织全体新生参加国防教育学习,聆听曾峥教授的“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专题讲座,从丰富详实的案例中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形势,进一步清醒认识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撰写“我的个人自传”活动,引导广大新生认真梳理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规划大学,尽快实现心理和角色的双重转变。
稿件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讯员:林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