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培养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工作 > 正文
享受数学文化之美,悟教学之“道” ——2020•广东•佛山 小学“数学文化进课堂”观摩研讨会

    



    1128日,佛山市小学“数学文化进课堂”观摩研讨会在南海石门实验小学进行。本次活动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华南数学教育研究院主办、佛山南海石门实验小学承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杨豫晖教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南海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所所长兼初中数学教研员董磊老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教学主任王向征高级教师;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国际学校教学主任于红娟高级教师。我院19数学教育硕士、杨豫晖教授带领的《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团队以及佛山市其他小学的老师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佛山南海石门实验小学的刘丽平老师主持。杨豫晖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历经一年多,进行数学文化进课堂研究,硕果累累,为推广课题组的研究,特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开幕式,刘老师首先对李铁安所长、杨豫晖教授、董磊所长、王向征老师、于红娟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简单介绍杨豫晖教授带领石门实验小学的《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沉下心来,延续一年多时间作“数学文化进课堂”研究工作,非常不容易。并向杨豫晖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表示祝贺和敬意!

    活动的第二部分安排了关于数学文化进课堂的四节优质示范课。分别由石门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王婕老师、叶晓强老师、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国际学校于红娟老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王向征老师展示。王婕老师展示的课是《乘法分配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二度创造,借用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传家乡文化,引出佛山出名瓷器,进而用铺瓷砖的问题引入新课。随着问题情景的呈现与探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的智育价值和美育价值静静地流淌出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处理得很到位。




    接着由叶晓强老师为大家展示示范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开始以熊大和熊二为角色,引出分月饼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检验、总结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让学生了解分数的由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由平均分引发的数学思考,渗透着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无不体现了数学文化的美育价值。




    休息十分钟过后,是由于红娟老师展示的《一元三线的创意世界》。这是一堂数学文化课,是进行用一个圆和三条线段组合出有意义的图案和将图案分类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有组合成图标、数字、文字以及其他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创造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最后,是由王向征老师展示数学文化课——《九宫图的数学奥秘》。把1~99个数字,填进九宫格使得横向、纵向、对角线方向三个数加起来等于15。王向征老师运用直觉思维引导学生先填中间的数“5”,再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索九宫格中每个格子的奥秘,采取把数分成两类,进行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到最初问题,引导学生演绎推理的方法解决为什么选择“5”填在中间。整节课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有规律。在场所有学生和老师都被王向征老师带进九宫图的世界里,体验数学神秘,享受数学文化之美。




    活动第三部分是专家评课。李铁安所长、杨豫晖教授和董磊所长都对上午的四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杨豫晖教授高度评价了于红娟老师和王向征老师的两节文化课。她认为这两节课很有意思,问题呈现一个接一个,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氛围浓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董磊老师对四位老师的示范课作出了肯定,也相应提出一点建议:王婕老师的课,在挖掘数学文化,数形结合的方面可以再加强;叶晓强老师的课,建议动手操作部分最好用长方形的纸张来演示,把“对折”这一种方法讲透彻;于红娟老师的课,可以再增加更多的数学味道,那么就更完美了。对于王向征老师的课,董磊所长提出本节课采用归纳的方式上课的想法。李铁安所长高度评价了王婕老师,称她具有一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一切特质,值得好好培养。用四个字概括她的授课是“蓓蕾绽放”;用四个字评价叶晓强老师的课是“未来可期”;评价于红娟老师的课是“展翅飞翔”;评价王向征老师的课为“乘风破浪”。




    第四部分是杨豫晖教授进行课题进展汇报。杨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个课题的主要内容、目前成果以及下一步安排。内容部分主要对“小学数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数学文化”三个概念进行界定,以及介绍在该概念界定下,本课题开展的一个框架。目前成果从内环境的打造、数学课堂活动的改进、部分显性成果梳理进行讲述。其中,部分显性成果分别是设计出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与设计的框架,撰写了两篇教研论文,其中一篇将于年底发表。打磨了两个较为经典的课题案例。对于下一步安排:一是课题组成员继续共读一本书,继续共研一堂课;二是继续完善数学文化资源开发框架;三是着手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四是课堂各子模式的提炼。一年多的时间,杨教授认真负责,带领着该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第五部分是李铁安所长作“让数学的神奇激发儿童的好奇”主题报告。首先,李所长展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视频、著名的理发师理发问题以及一幅“迷人的数字家园”的图,激发大家的兴趣,感受数学神奇之处。然后,通过列举大众心中的数学的观点、大众眼里学数学的人的观点、名人论数学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的观点:数学有“一为”“二精”“三美”“四高”“五品”“六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引出报告核心是文化数学——让数学教育返乡。文化数学,文以化之,化之为文;让数学彰显最本真的“文化”形态。为学生提供“神奇·美妙·有趣·有用·有力”的数学,让数学的神奇激发儿童的好奇,让数学课堂回归“育人为本”的原初意义。李所长的报告十分精彩,值得大家品,细细地品。




    最后一部分董磊所长总结。董所长对杨豫晖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以及提出能否进一步梳理和界定有关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的想法。期待共同进步,为提高石门实验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而努力!

一天下来,享受数学文化之美,悟教学之“道”。在我院杨豫晖教授的带领下,相信我院研究生的教研之路将走得更远、更广、更深。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供稿)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