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硕士专业介绍
(一)教育硕士学位点简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于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现招生专业领域为六个,分别为“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即以培养“名师”为导向,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着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至2022年,有在校生311名。
(二)研究生培养的保障条件
硕士点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导师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组成。2021年35名校内导师中有15名为正高职称。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中有80%为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富有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经验。
本学位点实习基地遍及佛山五区,拥有佛山一中、佛山三中初中部、南庄镇第三中学、顺德成美中学、三水中学等十八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能给研究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最优质的实习学校。
(三)研究生培养成效
近五年,我校教育硕士学位点共有6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师范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个全国一等奖,4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个组织奖。2020年在第二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中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8名,优秀奖2名。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师范技能大赛–学科教学(英语)获奖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师范技能大赛–学科教学(语文)获奖证书)
(第二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获奖证书)
(四)教育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位类型 |
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
招生专业代码及名称 |
拟招生人数(全日制) |
研究方向 |
初试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 |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
招生学院及联系方式 |
专业硕士 |
0451 教育硕士 |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
以学校下达招生数为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钟老师 电话:13660755353 E-mail:leeleezhong@qq.com |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7汉语言文学基础 |
语文教学与设计 |
基础写作和文学批评 |
人文与教育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13620801645 E-mail:2468342865@qq.com |
|||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8数学专业综合 |
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 |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和数学分析 |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联系人:金老师 电话:13703067693 E-mail:85512981@qq.com |
|||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9高级综合英语 |
英语教学论 |
英语语言学和英汉互译 |
人文与教育学院 联系人:马老师 电话:15627292830 E-mail:68679696@qq.com |
|||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23学校体育学 |
运动训练学 |
体育社会学和体育教学论 |
人文与教育学院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13902801991 E-mail:47874640@qq.com |
|||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20教育技术学 |
信息技术教育 |
教学系统设计和教育传播学 |
人文与教育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13790011966 E-mail:fky_jyjsss818@163.com |
备注:
1.考试科目代码标注为101、204为全国统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其他科目均为我校自命题科目。
2.2023年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可以2022年的招生数为参考。实际招生计划以我校复试前公布为准。
其他相关事宜请查看学校研究生学院网站的招生简章。
二.教育硕士各专业领域简介
(一)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
1.师资实力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招生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并有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东好人1人、岭南学者5人、广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2人。
2.教师科研能力
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市厅级项目一批。每年科研到账经费达到100万元以上,每年人均科研到账经费超过2.7万元。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研成果奖1项、省级科研或教研成果奖5项。
学院现有广东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广东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以及一批优质中小学教学实践基地。
3.导师指导水平
2015年,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开始招生培养,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
学院每年聘请广东省内各地优质中学的政治学科高级教师、学校领导、教育局政治学科教研员等为兼职导师或兼职教授,为学生学习、研究、就业等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效指导和帮助,现聘任全省各中学及教育局兼职导师、兼职教授32人。
4.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有在校研究生56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大部分均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学校一等奖学金、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并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教学竞赛奖。
毕业生主要到中学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到高校任思政课教师,或考上公务员等。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与部分校外兼职导师合照)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研究生教学竞赛)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在实习中学进行课堂教学)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荣获广东高考研究会论文评比特等奖)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荣获“优秀研究生”称号)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荣获一等奖学金)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生荣获研究生教学竞赛一等奖)
(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
1.专业概况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领域由我校人文与教育学院负责招生培养,培养目标为培养中学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其所依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是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级一流专业,学科方向涵盖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该学科以岭南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为学科特色,系统构建岭南特色的民间文艺美学,在粤港澳大湾区语言资源保育、岭南文化梳理理及其域外传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现有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省级基地。
2.科研成果
近五年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7项、科研课题22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50余篇,成果转化20余项。
3.保障条件
学科教学(语文)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整个研究生培养团队依托汉语言专业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84.8
%,海外留学经历教师9人。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包括佛山一中、狮山高中、听音湖实验高中、佛山三中初中部、南庄三中、成美中学等,能充分满足研究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需求。
学校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学术基金、研究生自由探索基金等研究项目。
4.培养成效
自2015年起,学科教学(语文)专业领域开始招生。目前,有在校研究生92人,近几年,研究生在国家级的教育硕士师范技能比赛、微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很好成绩。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
(佛山语文名师进校园讲座)
(获第三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奖)
(研究生获第三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三)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1.专业概况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领域由我校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负责招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数学和信息技术理论素养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其所依托的学院拥有六十多年丰富的师范办学经验,具备了一批数学教育研究领域较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人员,与佛山市相关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科研成果
2019年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1项——数学教育与STEM(STEAM)教育: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近五年,教师在《数学教育学报》《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SSCI、CSSCI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教育著作5部;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广东省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示范课程研究项目1项,佛山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2项。
3.保障条件
学科教学(数学)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整个研究生培养团队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80 %,海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包括佛山市第一中学、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第三中学、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第二初级中学等,能充分满足研究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需求。
学校还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学术基金、研究生自由探索基金等研究项目。
4.培养成效
自2015年起,学科教学(数学)专业领域开始招生。我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彰显师范特色,强化学生教学技能,我院每年定期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近几年,数学教育硕士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多项,如“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均获得很好成绩。
(由我院承办的数学教育与STEM(STEAM)教育: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数学教育硕士马思思和钟凯丹分别获2021年“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数学教育硕士马思思、张楠和曹露乙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数学教育硕士张迪和侯娇获第三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的一等奖,于子涵获第三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的二等奖)
(数学教育硕士洪锐敏、王瑾和张宏蕾获“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数学教育硕士马思思、曹露乙、张迪、谢小红、郭肖雯、丁胜男在“广东省第一届校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
1.专业介绍
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专业由我校人文与教育学院负责招生,为中学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英语教师。其所依托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之一,拥有广东省基础英语教学团队。现有专职英语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硕博士学位教师达95%,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2.培养成效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目前,有在校研究生51人。本专业方向每年聘请省内大学或中学英语学科高级教师、教研员等为兼职导师,为学生学习、研究、就业等提供多层次、多方位指导。已毕业研究生三十多人,大部分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多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近几年,英语研究生在全国教育硕士师范技能比赛、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多项优异成绩。
(师生在中学开展教学教研实践活动)
(研究生获多项全国教育硕士技能大赛奖)
(五)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
1.培养方向
学科教学(体育)主要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体育教育组织与活动、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2.师资力量
学科教学(体育)方向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的大学体育教学部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4人,助教1人;教师队伍中7人主持过国家社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获国家健将级以上称号2人,2人荣获学校“卓越教学成就奖”,近三年带队获全国冠军优秀教练员3人。大学体育教学部以“高建”为契机,通过“培养、引进”的方式,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教师队伍,以适应“高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要求。
3.研究成果
学科教学(体育)专业依托佛山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实践平台,组织开展了体育教学研究及相关领域开发的科研和培训服务,取得一批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体育部教师发表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核心刊物(包括国际会议论文)5篇;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2本;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2项,省级科研教研课题6项。出版了2部体育教材,获得201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建设有“武术与养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4.特色和优势
学科教学(体育)方向注重研究生“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佛山地方体育特色学校共建实习基地;研究生学习期间,深入佛山市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开展见习实习,参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运动队伍的训练、竞赛组织服务等,并围绕佛山岭南传统体育开展学科教学训练及教学研究,提升学生对佛山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和教学实践能力。
5.学生就业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主要范围是广东省和周边省市,主要职业分布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培训行业等。
6.保障条件
学科教学(体育)方向依托我校的岭南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大学生龙舟协会龙舟训练基地、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体质健康测试与研究中心等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本方向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中学导师联合指导,重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本方向所建设的10个实践教学基地涵盖佛山市的体育特色中学;校内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700余万元。资料室藏书近2.5万册;此外,学院现有田径场、田径训练馆、综合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搏击馆、舞蹈室、瑜伽室、网球场等运动场馆,能够充分满足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研究生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实践的需求。
(六)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
1.专业概况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深厚、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双导师队伍。目前,拥有校内专职硕士导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6人;校外兼职导师16人,其中正高级3人,中学高级13人。导师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地方政府教育信息化规划项目与重点攻关项目,近年来累计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达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多部,在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2.研究平台
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近年来人文与教育学院大力推动科研平台、实验环境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佛山市创意设计与创客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创客与STEAM教育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了教育机器人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先进实验室。同时,我校与佛山市教育局及各区教育局、佛山一中、南庄三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南海实验中学、南海实验小学等名校共建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聘请了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徐福荫教授等名师以及一线的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担任兼职导师,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教学条件。
3.办学特色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科技教学名师培养为导向,以学生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思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邀请中小学信息科技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为研究生授课,组织研究生到教育科技公司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促进研究生专业技能与学术水平提升。本专业研究生先后在第16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广东省校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佳绩,毕业研究生受到各用人单位青睐与好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为研究生讲座)
(佛山市信息科技一线教师为研究生授课)
(研究生参加第16届“挑战怀”)
(研究生参加顺德区STEAM教育研讨会)
(研究生参加教育机器人课程)
(研究生参加第一届校际师范技能大赛)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